诈骗罪从犯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诈骗罪从犯的认定主要根据共谋程度、指挥程度、参与程度和行为强度来判断。共谋中随声附和者通常为从犯,但在具体犯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则为主犯。策划、指挥者是主犯,被动接受任务者是从犯。初次作案、行为强度小或技巧不熟练的被视为从犯。从犯对犯罪结果的作用通常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诈骗罪从犯的认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关于从犯的认定:
第一,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
第二,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
第三,多人实施诈骗罪其行为属于共同犯罪,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
第四,在诈骗案中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视为从犯。
第五,诈骗案中从犯由于初次作案、行为强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练,通常对造成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
延伸阅读
结语:诈骗罪从犯的认定需考虑多个因素。首先,共谋中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赞同者为从犯。然而,具体行为中起主要作用者属主犯。其次,策划、指挥者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者为从犯。再者,多人共同犯罪中,初次参与或次数较少者为从犯。行为强度较小或技巧不熟练者亦视为从犯。最后,从犯通常对犯罪结果贡献较小,甚至未起作用。因此,对诈骗罪从犯的认定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票据诈骗罪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票据诈骗罪主要指以故意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金融票据欺诈行为。如果行为人出于过失而使用金融票据,如无意使用伪造、变造或作废的票据,或因过失导致票据错误,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数额较大的金融票据诈骗可处以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从犯的认定依据

合同诈骗罪的主要行为包括虚构单位签订合同、使用伪造票据作担保、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合同、收取财物后逃匿等。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员可被认定为从犯。从犯应受轻罚、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诈骗罪主犯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诈骗罪的主犯认定标准及刑罚依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隐瞒或虚构事实的方式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中,主犯扮演关键角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数额较大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数额较大的可定罪处罚,数额达到两万以上应予立案追诉。至于合同诈骗罪能否缓刑,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七十二条,根据犯罪情...查看全文

集资诈骗罪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集资诈骗罪的主旨是指出该罪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国家金融管理制度,行为人必须实施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和单位,主观上必须有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查看全文

经济诈骗罪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经济诈骗罪的主旨是:涉及公私财物所有权,通过欺诈手段非法获取财物的所有权,犯罪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表现为故意以非法占用财物为目的。...查看全文

诈骗罪从犯的刑罚依据是什么?

诈骗罪从犯的量刑标准及认定方法。根据我国刑法,从犯在共同犯罪中地位从属于主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从犯的刑事责任相对较轻,但并非所有从犯都比主犯受轻罚。从犯的认定需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参与程度、罪行大小和影响等因素。次要作用指...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从犯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合同诈骗罪最高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根据诈骗金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判决可能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团伙合同诈骗的刑期根据诈骗金额、...查看全文

定罪诈骗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诈骗定罪标准及相应刑罚:金额达到较大(2千至4千元)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金额达到巨大(3万元至5万元)判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金额达到特别巨大(20万元以上)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被害人财物归还原则:权属明...查看全文

信用卡诈骗罪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信用卡诈骗中的恶意透支行为认定及非法占有目的的界定。根据最高法院最高检的解释,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后,经过两次有效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对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需要具体情况分析。...查看全文

电信诈骗从犯的判定依据是什么?

电信诈骗未遂从犯定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诈骗罪中结果犯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将决定刑罚的轻重,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等。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数额特...查看全文

从犯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从犯是指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 《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检察院刑事拘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刑事拘留的法律依据是公安机...查看全文

诈骗罪数额认定标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诈骗案件中不同金额的划分标准,并允许地方法院、检察院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具体数额标准。...查看全文

集资诈骗罪犯罪金额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集资诈骗罪的主旨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扰乱金融秩序,侵犯财产所有权。对于自然人犯罪,根据金额的大小,分别处以不同的刑罚和罚金。对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分别处以不同的刑...查看全文

定罪诈骗手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诈骗一部手机定罪金额超过三千元可定为侵犯财产罪,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大额财物。数额较大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依据是: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所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其行为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法律依据 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六十九、合...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法律分析:   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较大,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必要条件,即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所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其行为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巨大、特别巨大...查看全文

个人诈骗罪的认定依据是什么?

个人诈骗罪的证据类型及诈骗罪的处罚情况。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的处罚根据数额大小分为三级...查看全文

单位犯罪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单位犯罪的主旨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内部成员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并由《刑法》明确规定其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和处罚原则。单位犯罪应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