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面临的法律责任

律师回答
摘要:本文讲述了行为人想要获得减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条件包括年龄、精神状况、聋哑程度以及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行为能力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减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但自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时仍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行为人因涉及假冒注册商标罪而被定罪后,若想获得减刑,需满足以下条件:
1、年龄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2、属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又或者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3、属于又聋又哑的人又或者是盲人;
4、有自首的情节;
5、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一、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如何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
减刑情节如下:一、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行为能力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减轻处罚;三、聋哑人、盲人对聋哑人、盲人的犯罪,可以减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四、自卫显然超过造成重大损害的必要限度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延伸阅读
刑诉法从轻处罚的依据
从轻出发的依据并未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二是规定在刑法中。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法定的从轻情节有: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7、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8、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9、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结语:行为人若想获得减刑,需满足年龄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属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属于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有自首情节,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等条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应从轻或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行为能力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聋哑人或盲人犯罪可以减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自卫明显超过造成重大损害的必要限度的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减轻或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是否有异父兄弟的法律责任照顾

根据法律规定,继子女是否有义务赡养继父母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存在抚养关系,继子女有赡养义务,因为他们与继父母建立了抚养教育关系。然而,如果继母与继子女之间没有抚养关系,继子女对继母没有法定赡养义务。尽管如此,继子女可以自愿履行对继...查看全文

借款人面临的法律责任

一家公司欠下债务,导致债权人起诉。这个案件属于民事纠纷。经过法院审理,判决结果是被告需要按照判决内容履行还款义务。债务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和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查看全文

弟兄之间的抚养责任

本文介绍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抚养义务和法律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长有责任抚养父母已经去世或无法抚养的未成年弟弟,而由兄长抚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弟则有责任扶养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长。对于父母双亡的情况,子女一般随另一方生活,但...查看全文

法律上兄弟姐妹有没有照顾责任

一、 兄弟姐妹间有扶养义务吗 1、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这是法律关于兄弟姐妹之...查看全文

传谣者面临法律责任

在疫情防控期间,故意造谣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可能面临5年有期徒刑的处罚。如果造谣行为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可以对当事人进行治安拘留或警告。同时,公安机关还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发布谣言...查看全文

兄弟姐妹是否有赡养父母的法律责任?

成年兄弟姐妹间没有赡养义务,赡养义务是成年子女对父母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已故父母或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义务。赡养义务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查看全文

弟兄有监护责任吗

法律分析:如果符合法定的条件,兄弟可以是法定监护人。未成年的监护人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等。兄弟之间是否是法定的监...查看全文

董事长和法人面临的法律责任

法人代表在行使与其代表身份无关的民事行为时,自己承担责任;而在行使代表权违法时,法人代表需承担相应责任。具体责任视公司章程规定的职责范围而定。...查看全文

成年兄弟姐妹是否有互相抚养的法律责任?

成年兄弟姐妹之间无抚养义务,但有能力的兄姐应对已故或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承担扶养义务。同时,由兄姐扶养的有能力的弟妹,应对缺乏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兄姐承担扶养义务。...查看全文

兄姐是否有抚养弟妹的法定责任?

在父母去世或无力抚养未成年兄弟姐妹的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兄姐有抚养兄弟姐妹的义务。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兄姐双方都应当具有相应的负担能力。扶养关系是有变更的可能性的,例如,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查看全文

14岁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在14岁时,未成年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已满14周岁的人犯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或投毒罪的,将承担刑事责任。同时,已满十四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以处罚。...查看全文

违反保密法规所面临的法律责任

保密协议中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可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无论实际损失与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查看全文

二级保护动物面临的法律责任

在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的食用可能涉及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画眉鸟属于珍贵野生动物,非法捕捉犯法。猎杀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根据法律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查看全文

不知情者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电信诈骗员工如若不知情,一般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诈骗罪要求主观上存在欺骗的故意,若对诈骗不知情,则难以构成犯罪。但是否知情需通过调查判断,根据正常成年人的生活常识来确定。若构成诈骗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查看全文

兄弟是否负有抚养责任

兄弟姐妹之间只在特定情况下有受法律约束的抚养义务;抚养义务不可放弃,包括生活和教育的全面性;私生子的抚养应根据年龄、生育能力和双方情况综合考虑。...查看全文

兄弟是否有赡养哥哥的责任?

兄姐对父母和未成年弟妹有扶养义务,包括已故父母或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以及缺乏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兄姐。《民法典》第1075条明确规定了这一义务。...查看全文

欺骗法庭将面临何种法律责任?

欺骗法庭严重的行为会受到刑事处罚,法律旨在保护无辜人,避免司法资源浪费。我国对欺骗法庭的规定包括虚假诉讼罪和伪证罪。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要件(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主体要件(具有刑事...查看全文

网络造谣面临什么法律责任

网络造谣面临什么法律责任? 网络造谣者要承担的责任有三种,分别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网络造谣,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或法人的商誉,造谣者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网络造谣,尚不构成...查看全文

生气时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气死人”不是杀人,但仍需承担法律责任。若以侮辱和诽谤方式“气死人”,将面临刑事责任和名誉侵权赔偿。证明严重侮辱、诽谤情节时,需同时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虽然“气死人”不涉及杀人罪,但可能涉及侮辱、诽谤罪以及侵害生命健康权。...查看全文

缓刑监护人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规定,缓刑期间要接受社区矫正。若缓刑考验期满且没有新犯罪,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但若期间犯新罪或发现未判决的罪行,需撤销缓刑并执行相应刑罚。同时,违反缓刑管理规定或法院禁止令的严重情节也会导致缓刑撤销和原...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