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律师回答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洗钱罪既遂如何处罚

(一)没收实施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二)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三)单位犯本罪的,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窝藏毒赃罪既遂如何处罚

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犯前两款罪,事先通谋的,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隐瞒毒赃罪既遂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隐瞒毒赃罪既遂最高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金融凭证诈骗罪既遂如何处罚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金融凭证诈骗罪既遂如何处罚的法律问题,相关法律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金融凭证诈骗罪既遂如何处罚

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金融凭证诈骗罪与非罪的认定

(1)根据《刑法》第194条的规定,利用金融凭证进行诈骗的行为,诈偏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按照现行立案标准,个人进行金融凭证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单位进行金融凭证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立案追诉。

(2)如果行为人仅仅是伪造、变造了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并未实际使用的,则不构成本罪。

(3)行为人必须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而使用的,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可能知道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是伪造或者变造而使用的,或者因过失在银行结算凭证上记载不真实则不构成本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 活动日益频繁,而与此同时,金融活动领域的犯罪行 为日益频发,对金融活动的秩序与安全造成了严重

的威胁。为了有效打击金融犯罪活动,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破坏金融秩序与安全的具体犯罪行为并 为其设定了相应的刑罚。通过明确规定犯罪构成要

件,对具体金融犯罪行为进行准确界定,是刑罚适用 的前提性条件。

相关内容:金融凭证诈骗罪有死刑吗?

在很多人眼里,诈骗罪等同于金融诈骗罪。这是错误的认知。其实,诈骗罪也分为很多种,不仅仅是金融一个方面。而且,诈骗罪根据造成后果的不同会受到不同的处罚,并且有些处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那么,金融凭证诈骗罪有死刑吗?答案是肯定的,详情请看下文。

一、金融凭证诈骗罪有死刑吗?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也就是说,在普通的诈骗罪中,是不存在死刑的,除非是另有规定。

而另外的规定就是《刑法》第三章第五节所规定的金融诈骗罪。其中,第一百九十九条: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也就是说,在金融诈骗罪中,只有第192条 集资诈骗罪、第194条 第1款 票据诈骗罪、第2款 金融凭证诈骗罪、第195条 信用证诈骗罪才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二、金融诈骗罪的构成特征有哪些?

金融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

1、客体是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为复杂客体,并且前者为主要客体。

2、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破坏金融管理秩序而骗取公私财物,并且是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和自然人均可以构成。但下列三种犯罪不能由单位构成: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和有价证券诈骗罪。

4、主观上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这也是本类罪区别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的重要依据。

三、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金融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关键在于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首先,看是否具有法定的金融诈骗犯罪行为之一。金融诈骗犯罪都是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除了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外,刑法列举的实施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外)、有价证券和保险诈骗犯罪的具体行为表现,是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的重要依据。

(2)其次,根据司法实践经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①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②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③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④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⑤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⑥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⑦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这7种情形都以"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为前提条件,既不能仅根据这7种情形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

四、诈骗的财物如何处理?

1、行为人实施诈骗犯罪活动,案发后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如果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给被害人;如果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害人被骗款物占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给被害人;如果能够确定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不属于已查明的被害人所有,但又无法发还被害人的,应当依法上缴国库。

2、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个人欠款、贷款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的,属于恶意取得,应当一律追缴;如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

3、对多次进行诈骗活动,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在计算诈骗财物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照实际为换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五、金融诈骗罪如何适用刑罚?

本类犯罪所有的罪名都规定了财产刑,即单处或者并处罚金;如果处以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则处以没收财产。可以判处死刑的有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主体的有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以及保险诈骗罪等5个罪名。

总之,在我国,诈骗罪的最高量刑是无期徒刑,但是金融诈骗罪是可以判死刑的。虽然法律是具有人性的一面,但是还是要在此提醒大家,远离金融诈骗罪,才是维护、保障自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最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抢劫枪支罪既遂如何处罚?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非法拘禁罪既遂处罚标准?

法律分析:非法拘禁罪既遂处罚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中国对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处罚标准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查看全文

最新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非法拘禁罪是指行为人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以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为目的。索要回自己的钱财属于合法目的,但犯非法拘禁罪的行为是违法的。犯非法...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的最新处罚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非法拘禁罪既遂的最新处罚标准是:一般犯罪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法定量刑按照法律具体的规定。...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刑罚标准是什么?

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判刑规则:构成本罪既遂,一般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存在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因致人重伤,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致人死亡,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

刑法对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定罪标准是:1、客体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2、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3、主体既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4、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并以剥...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

法律解析: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是: 1、非法拘禁行为,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因此,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动机为私为公、拘禁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非法拘禁行为的性质。 2、划清违法拘捕与非法拘禁罪的界...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

法律解析: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是: 1、非法拘禁行为,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因此,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动机为私为公、拘禁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非法拘禁行为的性质。 2、划清违法拘捕与非法拘禁罪的界...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

律师分析: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是: 1、非法拘禁行为,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因此,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动机为私为公、拘禁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非法拘禁行为的性质。 2、划清违法拘捕与非法拘禁罪的界...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非法拘禁行为,只有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动机为私为公、拘禁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分析是否达到既遂。一般行为人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持续一段时间,使受害人处...查看全文

既遂的非法拘禁罪标准是什么?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持续一段时间,使受害人处于其控制之下,严重侵害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才构成犯罪。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动机为私为公、拘禁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分析是否达到既遂。...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是什么?

非法拘禁罪的既遂标准:非法拘禁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构成犯罪,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动机为私为公、拘禁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分析。违法拘捕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在于违反法律规定与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案件需满足一定条...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处罚标准细分?

法律分析:非法拘禁罪既遂处罚标准细分:_x000D_ 1、自然人犯非法拘禁罪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_x000D_ 2、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_x000D_ 3、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处罚?

法律解析: 参与非法拘禁如果情节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非法拘禁罪的,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处罚?

参与非法拘禁如果情节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非法拘禁罪的,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处罚?

法律分析:非法拘禁罪既遂的处罚: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法律...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

法律分析: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是:_x000D_ 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_x000D_ 2、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无辜的人而非法拘禁;_x000D_ 3、非法拘禁,致人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等。法律...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

一、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      1、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是: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无辜的人而非法...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

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是:_x000D_ 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_x000D_ 2、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无辜的人而非法拘禁;_x000D_ 3、非法拘禁,致人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等。...查看全文

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

律师分析: 非法拘禁罪既遂标准是: 1、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的; 2、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无辜的人而非法拘禁; 3、非法拘禁,致人伤残、死亡、精神失常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法拘禁他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