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解读隐私权

律师回答

一、确立保护隐私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过去,我们生活环境十分透明,邻居王奶奶家的母鸡今天生了几个蛋,隔壁陈爷爷家晚上吃什么菜,小军家来了什么亲戚......估计街坊邻居无人不知。那个“熟人社会”年代里,人与人相互间没有太多事情可隐藏的,尽管人们也有一些“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但并没有什么隐私的概念和意识。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日益集中,都市生活的特点也体现为人们居住密度越来越大,但是相互往来却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有一定的隐私保护。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提高,人的独立、自由日益受到重视,侵扰个人生活的手段也日益发达,故对隐私的保护更为重要。例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政府权力等,都时刻对个人的隐私空间构成威胁。因此,隐私权的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现代社会,隐私已经成为一种公众心理。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保留一块相对独立,且无损于他人,也无害于社会的安宁环境。因此,尊重他人的隐私实际上就是尊重他人的生活、尊重他人的人身自由和尊严,尊重他人生活的安宁和幸福。保护隐私,维护生活的安宁和自由,也是维护和谐生活秩序的组成部分。所以说,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的个人独立自由、人格尊严日益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它彰显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第一部有关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完成专家建议稿,并于日前启动立法程序。其中有法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个人私生活秘密不受侵犯等内容,对媒体应如何行使报道权也有相关规定。应该说,这部法律的出台,是包括隐私权在内的人权保护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的标志。
二、理解隐私内涵有助于明确隐私保护范围
      《民法典》对隐私的界定是十分清晰的:“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由此,我们的隐私有没有受到侵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
      第一,是否侵扰了你 “私人生活安宁”。所谓“私人生活安宁”,也就是个人的生活不受他人非法侵扰的状态。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同时,也需要独处,保持自己私生活的安宁,不被他人打扰。这就是隐私保护中的“安宁权”。它既有物理空间的安全与安宁,也有心理、精神上的安稳与宁静,包括不被打扰、监视、跟踪、骚扰等正常生活安宁;也包括不被噪音、烟尘或各种环境污染的住宅安宁;
      第二,你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是否被他人侵入窃取。既有夫妻过性生活的住宅、个人笔记本电脑中的邮箱、抽屉里的私人日记或手机微信群等私密空间;也有在公共场所亲友见面、朋友聚餐、闺蜜谈话等不愿意为他人窃听、公开的私密活动; 还有涉及到生理、身体、健康、财产、个人经历、住址行程、宗教信仰等私密信息。凡你不想让人知道的、且未经你同意别人就获取了这些信息,等于侵入到了你的私密空间,那就可能构成侵害隐私权了。
      第三,侵扰隐私往往会涉及到你人格自由、人格尊严的精神或利益损害。隐私是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干涉、侵入的信息、事情或生活领域。认定它是否属于隐私,也可以从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的损害程度来确认:(1)对于维护自个人的人身财产权益、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的重要程度,越重要的,越可能属于隐私;(2)对于维护社会正常交往、信息自由的重要程度如何,越重要的,越不属于隐私问题。保护个人隐私就是为了与防止人身财产权益、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受到侵害或损害的利益。

三、侵犯个人隐私的十种典型行为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法律小知识:
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类型,隐私权保护的隐私有别于生活中的隐私。隐私权保护范围应当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认识与判断:一方面,隐私权保护的隐私常见于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三种形态,核心为“私”,却并非与公共利益无关,同时也区别于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和身体权;另一方面,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但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使隐私权保护范围难以准确划定,合理期待隐私的适用可以更全面界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读

法律解析: 原侵权责任法列举了18种权益作为保护对象,但不包含债权,债权是否属于侵权责任法保护范畴一直存在争议,各地法院裁判也存在分歧。民法典以“民事权益”作为侵权编的保护对象,根据民法典第一编第五章“民事权利”的规定,很显然债权...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读?

律师分析: 原侵权责任法列举了18种权益作为保护对象,但不包含债权,债权是否属于侵权责任法保护范畴一直存在争议,各地法院裁判也存在分歧。民法典以“民事权益”作为侵权编的保护对象,根据民法典第一编第五章“民事权利”的规定,很显然债权...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犯隐私权如何维权

法律分析:民法典隐私权受到侵犯后,被害人可以与侵权人协商处理,当事人可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侵权责任;如果侵权人未停止侵权行为,还可以报警处理,可由公安机关给予侵权人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的治安处罚。...查看全文

《民法典》全文解读

法律分析:(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二)突出宣传宪法;(三)突出宣传民法典;(四)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深入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查看全文

民法典264条解读?

律师分析: 《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章程、村规民约向本集体成员公布集体财产的状况。集体成员有权查阅、复制相关资料。依照民法典,村民委员会等行政机关必须向村集体公示...查看全文

《民法典》全文解读?

律师分析: 《民法典》全文最新解读内容是首先《民法典》是具有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律。其次就是《民法典》当中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包括有婚姻家庭方面的,还有物权方面的以及涉及房地产方面的一些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民法典105条解读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的规定,民法典第105条规定非法人组织可以指定一人或数人代表该组织从事民事活动。此外,民法典还对非法人组织作了相关规定,包括非法人组织的定义、登记要求以及财产清偿责任等。非法人组织的解散条...查看全文

民法典个人隐私权的规定

一、《民法典》对隐私权的规定有哪些 1、《民法典》对隐私权的规定有这些: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查看全文

民法典对于隐私权的规定

一、《民法典》对隐私权的规定有哪些 1、《民法典》对隐私权的规定有这些: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查看全文

《民法典》解读115:物权的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五章民事权利,第一百一十五条:“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查看全文

孙子监护权:民法典的解读

民法典规定,祖父母可能有监护权,但需满足条件。监护人有权指定住所、请求交还被劫掠者、决定被监护人身份行为和事项,承担抚养义务。监护人有严重违法行为、怠于履行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权益的,可被撤销资格。个人、组织如学校、医疗机构、民政部...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062条解读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和其他劳务...查看全文

民法典1060条的解读

律师分析: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的规定,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盖章,并在每一页的末尾写明他的姓名。如果遗嘱没有盖章,那么就需要他亲笔签名。如果无法确定是否是亲笔签名,需要进一步证明。其中规定了两种证明方式。第一种是可...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9条解读

《民法典》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  &...查看全文

民法典1060条的解读?

律师解答: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的规定,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盖章,并在每一页的末尾写明他的姓名。如果遗嘱没有盖章,那么就需要他亲笔签名。如果无法确定是否是亲笔签名,需要进一步证明。其中规定了两种证明方式。第一种是可...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认定侵犯隐私权

民法典确认保护个人隐私权,禁止未经合法程序和途径的组织和个人擅自宣扬和泄露。隐私包括个人生活和行为上不愿公开的秘密,如隐疾、住所、电话等,每个公民都有保护隐私的权利。...查看全文

民法典隐私权规定是怎样的

《民法典》规定了自然人的隐私权,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侵犯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和私密信息,不得以各种方式侵害。与个人信息权益相比,隐私权是具体的人格权,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不可被他人使用。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必须得到明确...查看全文

民法典侵犯隐私权怎么界定

法律分析:民法典侵犯隐私权的界定是:_x000D_ 1、行为存在法益侵害性;_x000D_ 2、存在客观的、现实的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_x000D_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查看全文

民法典物权篇的解读是什么

1.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构建物权制度,是物权编的最大制度成果。2.“两个毫不动摇”。3.平等保护一切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查看全文

民法典土地承包经营权解读

民法典中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      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是公民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该项权利的权利...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赵学滨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9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