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是否与个人责任息息相关?

律师回答
摘要:非法集资案件中,如果参与者在不知道是非法集资的情况下,不属于非法集资案件的共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非法集资行为的,可被定罪处罚。具体认定非法占有目的时需区分情形,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非法集资不知情有没有罪
非法集资案件的参与者在不知道是非法集资的情况下,不属于非法集资案件的共犯,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与个人追责的关系
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与个人追责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框架下,非法集资行为被明确规定为违法行为,涉及到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方面,参与非法集资的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拘留、有期徒刑等,根据其在非法集资中的角色和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民事责任方面,个人可能需要承担返还非法集资款项、支付相应的违约金或赔偿金等民事赔偿责任。此外,个人还可能面临信用受损、社会声誉受损等后果。因此,非法集资行为与个人责任紧密相关,个人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非法集资活动,以免承担法律责任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结语:非法集资案件中,对于参与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关键在于其是否知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只有在使用诈骗方法实施非法集资行为,并且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情形下,才会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对于无知情的参与者,他们不属于非法集资案件的共犯,因此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然而,无论是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责任,非法集资行为都会给个人带来严重后果,包括法律处罚、返还资金、支付赔偿等。因此,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远离非法集资活动,以免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二百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七条 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事故是否与法律责任息息相关?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刑罚与赔偿标准:交通肇事致死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致死两人以上判三至七年有期徒刑;逃逸致死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赔偿包括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死亡...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是否与刑事责任息息相关?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有酒驾、无证驾驶、安全问题、逃逸等情形之一,构成交通肇事罪。不符合上述情形,即使负全责,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股东责任是否与公司债务息息相关?

股东连带责任的情形:1、股东滥用公司法人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2、非货币出资低于章程规定价额;3、一人公司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个人财产;4、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未按章程缴足出资。...查看全文

儿童意外与监护人责任息息相关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责可减轻责任;有财产者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查看全文

退休工资与职称是否息息相关?

职称和退休工资一般不挂钩。退休工资根据个人月工资和缴费基数确定,而职称只是反映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标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个人可领取基本养老金,不足十五年的可继续缴费或转入其...查看全文

死刑是否与杀人罪息息相关?

杀人不一定判死刑,需考虑犯罪情节和影响程度。故意杀人可判有期徒刑或死刑,需综合考虑案情。过失杀人可判有期徒刑,情节轻者刑期较短。死刑缓期执行可能减为无期徒刑,需符合条件并经裁定。未成年人从轻处罚,教育为主。...查看全文

杀人罪是否与死亡息息相关?

杀人的情节轻重决定了刑罚的轻重,防卫过当、义愤、激情、受嘱托、生母溺婴等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可判3-10年有期徒刑,而出于卑劣动机、极端残酷手段、社会震动、群众要求等情节严重的杀人罪则应判死刑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是否与原配关系息息相关?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属以保障孩子利益为前提,根据经济能力、教育背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等判定。如一方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情况,另一方可申请变更抚养权。...查看全文

判刑是否与逮捕息息相关?

逮捕并不意味着必然判刑,需经过法院审判确定有罪与否。逮捕是最严厉的刑事措施,仅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嫌疑人、被告人。被批准逮捕后,移送审查起诉的时间没有确定期限。一般而言,逮捕后需要羁押,羁押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可根据情况延长。侦查结束...查看全文

理赔是否与出院息息相关?

保险理赔申请无需出院,只需提交相关证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请求赔偿或保险金时,需提供与事故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相关的证明和资料。...查看全文

批捕是否与刑罚息息相关?"

逮捕不等于判刑,需经过法院审判确定罪行和刑罚。逮捕是最严厉的刑事措施,只对符合条件的嫌疑人采取。审查起诉是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查看全文

死刑是否与故意杀人罪息息相关?

故意杀人罪的刑罚应根据犯罪情节而定,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可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情况下,严重的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如村霸、逃避义务杀人、犯罪集团主犯等。其他情况包括出于狭隘心理、栽赃嫁祸、毁灭罪证、劫掠财物、...查看全文

社保缴纳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公司交的社保有以下用处:养老保险可领取养老金;医疗保险可报销医疗费用;生育保险可报销产检、生产费用;失业保险可领取基本保障费用;工伤保险提供物质帮助。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查看全文

孩子读书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抚养权与孩子读书无关,孩子入学与户口有关,抚养权归属不影响入学。只需办理好孩子的户口,无论抚养权归属谁,孩子都可就近入学。双方可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上诉法院。...查看全文

哪个与公司成立息息相关?

本文讲述了公司注册资金的差异和注册资本与注册资金的区别。注册资金的多少存在差异,但差异并不是很大。注册资本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权,反映公司法人财产权,所有股东投资的资本不予退还,公司行使财产权。注册资本是企业实有资产的总和,注册资本是...查看全文

五险一金与工资息息相关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五险一金和公积金缴费基数的相关规定。五险一金缴纳基数一般是根据员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来核定的,而西安市公积金基数则由职工月平均工资和单位缴存比例共同决定。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下限分别为...查看全文

是否签劳动合同与劳动法规息息相关

不签劳动合同工作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应按月支付二倍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通过协商、法定或约定方式解除。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需...查看全文

重婚罪是否与诉讼结果息息相关?

重婚罪一般属于自诉案件,当事人不告则不会处理。但如果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即使当事人不起诉,他人可提出控告。重婚罪可自诉也可公诉。当事人有权放弃起诉权,不向法院起诉,也可起诉后申请撤诉。...查看全文

打官司是否与律师质量息息相关?

律师的重要性: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分析案情和利弊得失,明确自己在诉讼中的地位,为合法行使权利打好基础。不请律师可能导致为了省钱而失去更大的利益。...查看全文

探望孩子是否与抚养费息息相关?

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孩子的义务。不给探望孩子不能不给抚养费,另一方不可以以此为由不支付抚养费。不让探望孩子可通过协商或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可下达判决书并申请强制执行。探视权的行使方式包括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根据孩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