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是否需要开庭审判?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缓刑不是免除刑事处罚,案底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仍然存在,缓刑在一定期限内仍然有执行原判决的可能。因此,案底不可以删除。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一、判缓刑了还有案底吗
缓刑不是免除刑事处罚。缓刑与免除刑事处罚的区别就在于缓刑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保留执行原判刑罚的可能性,即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犯罪分子没有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反之,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则应当撤销缓刑,并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另外,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也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案底是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缓刑在一定期限内仍然有执行原判决的可能,因此案底不可以删除。
延伸阅读
结语: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缓刑不是免除刑事处罚,案底是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缓刑在一定期限内仍然有执行原判决的可能,因此案底不可以删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缓刑撤销是否需要开庭审判?

缓刑撤销需视情况,无明确规定。撤销缓刑情况有三种:再犯新罪、发现漏罪、严重违法。对发现漏罪者,法院撤销缓刑;对严重违法、再犯新罪者,公安机关提交法院撤销。...查看全文

缓刑判决是否需要开庭审理?

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根据犯罪情节和认罪态度,法院可决定暂缓执行刑罚。缓刑期间是考验期,如期满且无违法行为,则不需承担刑事责任。若期间有违法行为,将立即执行刑罚。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不包括先行羁押时间。根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缓刑案件是否需要开庭审理?

法院判缓刑要开庭,有期徒刑缓刑需要满足条件:1.犯罪分子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2.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缓刑考验期的确定以原判刑期为依据,可以相等或适当长于原判刑期,但最长不超过原判刑期一倍。缓刑考验...查看全文

开庭审理是否必要于缓刑判决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论是什么案件,判决是否缓刑都需要经过开庭审判。在审判过程中,人民法院对嫌疑人是否有罪进行判断。法律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任何人都不能被确定有罪。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时,除非法律另有规定,一律公开进行。被...查看全文

是否需要开庭审理以确定缓刑?

缓刑期间犯罪或违反监管规定的犯罪分子将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发现其他未判决的罪行,应作出判决并执行相应刑罚。同样,若在缓刑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判缓刑需要开庭吗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不一定要开庭。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查看全文

判缓刑需要开庭吗

法律分析:缓刑由法庭宣告,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缓刑建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也可以在辩护意见中提出缓刑的请求。只要符合缓刑条件,法官就可以或者应当判处缓刑。缓刑不适用于累犯、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法律依...查看全文

判缓刑需要开庭吗

法律分析:缓刑由法庭宣告,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缓刑建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也可以在辩护意见中提出缓刑的请求。只要符合缓刑条件,法官就可以或者应当判处缓刑。缓刑不适用于累犯、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法律依...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需要出庭受审?

判决需开庭审判,无论案件性质,我国法律规定未经法院判决不可确定有罪。开庭公开进行,被告有权辩护,法院有保障被告辩护权利。审判实行两审终审制。...查看全文

法庭审理前被判缓刑是否需要收监?

开庭前不收监一般是缓刑,可能性很大。取保候审表明情节较轻,有时已获受害方谅解。最重要的是,取保候审表示不会造成社会危害。因此,在量刑时,可以判缓刑而不必关押。...查看全文

合议庭审判是否需要开庭进行?

合议庭审理案件需要开庭,合议庭成员必须参与开庭审理。组成合议庭的情形包括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等,合议庭的审判活动由审判长...查看全文

"提审是否需要开庭?"

人民法院提审案件的原因包括案情重大、疑难复杂、不适合原法院审理、有新证据推翻原判、法律错误、枉法裁判等。上级法院可审理下级法院未判决或已判决的案件。...查看全文

定罪后是否还需要开庭审判?

定罪不捕后不会立即开庭审理,而是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只有在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法院才会开庭审理并做出判决。逮捕决定需要考虑犯罪嫌疑人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以判断是否存在社会危险性。...查看全文

判决缓刑是否需要开证明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判缓刑前,对犯罪嫌疑人将委托区县司法局进行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区县司法局具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报告,人民法院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决定是否判处缓刑。所以判缓刑原则上不需要开证明。 缓刑社区证明怎么开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刑事再审是否要开庭审

一、刑事再审是否要开庭审      1、对刑事案件进行再审的是需要开庭审理的。   &...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是否需要开庭审理?

择日宣判是法院在合理时间内对案件进行宣判的一种做法,具体时间没有明确的法定标准。根据审限规定,简易程序一般在三个月内,普通程序一般为六个月内,只要在这个审限期内宣判都属于程序合法。...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都在庭审时宣判?

缓刑可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判决书需署名并写明上诉期限和法院。缓刑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不是刑罚本身。刑事诉讼法规定宣告判决必须公开进行,当庭宣判需在五日内送达相关方,定期宣判需立即送达。判决书也需同时送达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查看全文

开庭认罪是否可以判缓刑

法律分析:开庭认罪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缓刑。适用缓刑的条件包括:_x000D_ 1、对象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_x000D_ 2、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查看全文

开庭认罪是否可以判缓刑?

律师分析: 开庭认罪可以作为是否判缓刑的依据,但是能否判缓刑主要还是看被判处什么刑罚。 缓刑的适用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查看全文

开庭认罪是否可以判缓刑

开庭认罪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缓刑。适用缓刑的条件包括:1、对象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且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