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签订虚假合同如果造成另一方当事人损害一般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以非法目的利用虚假合同进行诈骗,涉嫌合同诈骗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法律规定,伪造合同、虚构合同主体资格或者盗用、冒用他人名义订立合同、编造虚假理由中止(终止)合同,骗取财物等都属于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