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抚养费起诉流程和费用标准

律师回答
摘要:离婚后,如果父母无法达成抚养权协议,可以通过起诉来争取抚养权。起诉抚养权的程序包括准备证据、提交起诉状、法院受理、被告答辩等。诉讼费用为每件50元至100元。对于不让探视孩子的情况,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探望权,法院会派执行人员陪同行使探望权。法院会支持变更抚养权的诉求,如一方患病无力抚养、不尽抚养义务或虐待子女、子女愿意与另一方生活等情况。
一、抚养打官司流程及费用是多少?
如果父母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或者一方想要回孩子的抚养权,那么就可以起诉要回孩子的抚养权。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变更。起诉孩子抚养权的程序如下:
1、准备与抚养权相关的证据,带好起诉状提交给人民法院;
2、法院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
3、被告准备相应的材料以及答辩状;等等。起诉抚养权的诉讼费按《诉讼费用缴纳办法》中的其他非财产案件交纳,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二、离婚后一方不让探视孩子怎么办?
有探望权的一方如果行使探望权受阻,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常会派执行人员陪同一方行使探望权,并对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另一方进行说服教育。如果仍然受阻,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取消一方的抚养权。需要提醒的是,探望权的强制执行不是对未成年子女人身的强制,而是对抚养子女的父或母而言的。也就是说,探望权的强制执行以子女的同意为前提,如果子女(一般需年满十周岁)不愿见未予其共同生活的父或母,法院通常不会强制执行探望权。
婚后准许另一方探视子女,这不仅是为了照顾另一方的情绪和感情需要,更多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所以享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应该积极配合。
三、哪些情况下法院会支持变更抚养权诉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延伸阅读
结语:通过诉讼起诉孩子抚养权的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准备相关证据并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对于离婚后一方不让探视孩子的情况,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可能取消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一方的抚养权。法院通常会以子女的同意为前提进行探望权的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会支持变更抚养权的诉求,如一方因疾病或伤残无力抚养子女,或存在虐待子女行为等情形,以及子女愿意随另一方生活且该方有抚养能力等正当理由。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考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起诉要抚养费流程和费用

如果夫妻双方不到逼不得已的情况,是不会选择以离婚来收场的,毕竟这对一个家庭来说伤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拥有小孩的家庭,这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孩子永远是考虑离婚的首要因素,一旦真的离婚了,那孩子的抚养权和抚养费也是一个重要...查看全文

起诉抚养费流程和费用

起诉孩子抚养费流程如下: 1.准备好民事诉讼状。 2.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 3.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4.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15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10天内向原审...查看全文

抚养权起诉流程和费用

一,起诉子女抚养权程序:其一,孩子若10岁以上,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其次,若孩子没有满10周岁,需要根据离婚是协议还是法院判以及距离起诉时间已经多长决定;第三,要收集之前抚养权归属方未尽监护义务的...查看全文

异地起诉抚养费流程和费用?

律师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是一方拒不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用,另外一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另外一方支付,原告可以在被告户籍所在地法院,或者被告常住地区法院提出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查看全文

抚养费起诉流程及费用

法院起诉流程及费用? 法院起诉流程是: 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 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查看全文

争夺抚养权起诉流程和费用

争夺抚养权的起诉流程包括准备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参与诉讼活动并上诉;离婚争夺抚养权的有利条件包括孩子的意见、收入状况、工作环境、居住条件等;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判定根据年龄和真实意愿。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查看全文

劳务起诉流程和费用标准

劳动起诉流费用一般根据案件不同都不同,若是财产类的案件,那就按照案件的金额的百分比来进行收取,一般不同金额的百分比都是不同的,其他案件,也可以直接和律师进行协商来确定费用。一、劳动起诉流程和...查看全文

跨省抚养费起诉流程及费用?

律师分析: 起诉抚养费流程包括:(一)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二)交到没有支付抚养费一方的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三)然后等待开庭审理。(四)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查看全文

法院起诉抚养费流程及费用

起诉要抚养费流程一般为:1、准备材料,包括证据材料、离婚判决的或离婚协议书和起诉状等;2、至管辖地法院立案;3、法院受理后,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并进行调解;4、调解不成的,法院准备开庭审理;5、法院进行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6、执行...查看全文

起诉流程和费用

法律分析: 起诉流程:提交起诉状,并提交相关的身份信息和证据清单;法院立案受理,并通知被告应诉;开庭审理,双方质证;作出判决或裁定;无上诉,则判决或裁定生效。起诉的诉讼费用根据案件的标的确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查看全文

起诉流程和费用

律师分析:从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那天起,法院必须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一般只要你起诉状上写明原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该法院管辖,法院就会立案。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您的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查看全文

起诉流程和费用?

律师分析: 从向法院递交起诉状那天起,法院必须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不立案。一般只要你起诉状上写明原被告、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该法院管辖,法院就会立案。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您的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查看全文

消费起诉流程和费用

一、消费维权的诉讼费用计算标准是什么 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财产案件不满1000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查看全文

要小孩抚养费起诉流程?

律师分析: 起诉要孩子的抚养费流程如下: (一)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二)交到没有支付抚养费一方的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 (三)然后等待开庭审理; (四)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查看全文

要小孩抚养费起诉流程

法律分析: 起诉要孩子的抚养费流程如下: (一)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二)交到没有支付抚养费一方的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 (三)然后等待开庭审理; ...查看全文

欠钱不还起诉流程和费用标准

法律分析:一、欠钱不还起诉流程和费用有哪些(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查看全文

起诉交通事故流程和费用标准

交通事故起诉流程:1、当事人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通事故起诉费用:1、案件受理费。2、申...查看全文

抚养费起诉的流程

抚养费起诉的流程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前准备、开庭审理、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以及判决书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状将在7天内被立案,不符合条件的将被裁定不予受理。开庭审理包括准备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查看全文

起诉的流程及费用标准

法律分析: 民事案件起诉流程如下:1、撰写起诉状。2、到法院提交起诉状。3、法院受理后,通知当事人缴纳诉讼费。4、开庭前通知当事人。5、当事人按时参加庭审。而诉讼费用,比如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查看全文

法院起诉抚养费流程及费用如何

抚养费起诉流程: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写好起诉状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七天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原告缴纳诉讼费,等待庭审,法院作出判决,双方履行判决书内容。诉讼费按每件50元至300元标准支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自行决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