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性担保违法行为是否构成违法?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况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欺诈胁迫导致对方违背真实意思、恶意串通损害利益、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根据《民法典》第148、149、150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欺诈行为导致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以欺骗手段骗取担保违法。下列民事行为无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法律规定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延伸阅读
欺诈性担保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欺诈性担保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涉及多个因素。首先,欺诈性担保行为指的是以虚假陈述或隐瞒真相等手段,误导他人进行担保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欺诈性担保违法行为通常被认定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界定主要考虑担保人的主观故意、行为的严重性和造成的损害程度等因素。担保人可能面临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在具体案件中,法院或相关机构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来界定欺诈性担保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因此,法律责任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判决。
结语:以欺骗手段骗取担保违法,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至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对于实施欺诈手段或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或受胁迫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欺诈性担保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界定涉及多个因素,包括主观故意、行为严重性和造成的损害程度等。法律责任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判决。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裁判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欺诈行为是否违法?

合同欺诈行为是违法的,欺诈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并要求赔偿。根据《民法典》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查看全文

校园欺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校园欺凌是一种违法行为,包括身体暴力、攻击性言语、排挤孤立、强索性、网络欺凌等。行为结果可能涉及侵权,严重者涉及刑事犯罪。对于故意伤害或殴打他人的,处以拘留和罚款;情节较轻者则处以拘留或罚款。结伙殴打、伤害他人、殴打弱势群体或多次...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行为是否违法

法律分析: 合同欺诈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购车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行为是否违法?

合同欺诈是违法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欺诈胁迫订立合同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刑责可处以拘役、罚金或徒刑。虚构单位、伪造证明、诱骗对方继续履行合同、收取财产后逃匿等行为都属于合同欺诈。...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行为是否违法

法律分析:合同欺诈行为是违法的。实施欺诈行为是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者合同可撤销。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足以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合同诈骗的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行为是否违法?

合同欺诈行为是违法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查看全文

语言性骚扰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性骚扰是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可受理案件并处罚。侵害身体权有七种方式,受害人可要求赔偿。生命权受侵害可报警或提起诉讼,要求经济和精神赔偿。人格权受侵害,受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承担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等。根据《民法典》相...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行为是否违法的

法律分析:合同欺诈行为是违法的,实施此行为的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性骚扰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

性骚扰既可以被视为违法行为,也可以构成犯罪行为。一般性骚扰属于违法行为,最长可被行政拘留15天;严重性骚扰可构成犯罪,涉嫌者可能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在于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法规和处罚方式不同。犯罪...查看全文

户籍警违法行为是否构成违法?

户籍民警违规办理户籍可能构成犯罪,涉及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滥用职权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户口登记以户为单...查看全文

通过欺诈手段获得担保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利用欺骗手段骗取担保,导致担保人财产损失的行为被视为违法,且可能构成诈骗犯罪。在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担保行为将被认定为无效,保证人不需承担民事责任。诈骗罪的构成一般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并可能被处以罚金。诈骗...查看全文

合同违约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合同违约是违法行为,根据《民法典》规定,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受损害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合同违约金根据约定支付,如无约定则应相当于实际经济损失,但不得超过可预见损失,欺诈行为需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损害...查看全文

扰民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扰民违法,处罚为罚款。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制造噪声干扰他人生活,首先处警告,不改正则罚款200-500元。若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安全、侵犯权利、妨害社会管理且具有社会危害性,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不够刑事处罚的,公...查看全文

投毒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投毒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决定了是否构成犯罪,包括对狗的毒杀和对人的威胁。毒杀狗只有在价值超过5000元或属于特殊种类时构成犯罪;若导致人受伤或死亡,根据伤害后果判刑,最高可达无期徒刑或死刑;若危及公共安全,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则构成投放...查看全文

偷拍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偷拍是对他人权利的侵害,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明星在公众场所也不例外,未经同意的拍摄属于偷拍行为,涉及肖像权和隐私权,需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偷窥、偷拍、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可处拘留或罚款,情节较重者可处拘留并罚...查看全文

堵路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违法堵路者将受到相应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拘留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公共交通工具秩序,以及非法拦截交通工具等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聚众实施此类行为的首要分子将受...查看全文

是否逃票构成违法行为?

逃票是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的行为者将受到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五日至十日拘留并可处以500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引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引流犯法,他会涉及侵权,如果发现造成具体损失以及影响恶劣的情况会被起诉。引流就是利用推广方式以及渠道,将他站的客户引导到自己的店铺或网站的过程。做法也就很简单,通过互联网上的一些广告平台发布广告引流,或者通过交换广告引流等方式。 ...查看全文

保险欺诈行为:违法所得财产是否可保?

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应追缴违法所得,退赔被害人合法财产,没收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财物。没收的财物和罚金应上缴国库,不得挪用。追缴违法所得是依法进行的强制措施,可通过行政处罚或刑事诉讼实施。在追缴过程中,应全面调查、...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行为是违法吗?

律师分析: 合同欺诈是违法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除此之外,合同欺诈行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