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能作为证据使用吗

律师回答

当然是可以的。
病历(casehistory)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
如果是人身伤害的案件,医院病历的复印件(加盖医院的印章),相当于原件了,可以直接作为证据提交给法庭。
如果涉及到医院的医疗问题的诉讼,病历同样是最重要的证据之一,不过,这个时候,先行需要通过卫生局等部门,封存病历,防治被医院修改。
一、医疗诉讼案件怎样搜集证据
由于在医疗纠纷中取证比较困难,患者一方为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及时、有效地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发生医疗纠纷时,患者首先要有收集证据的意识,应向医院要求将病历资料立即封存,最好能对封存过程进行公证或请律师作见证。医疗机构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患者合法要求。
2、如因抢救急危患者医务人员需补记病历的,补记期间患者方有权要求在场监督。
3、在复印、封存和启封病历资料及其他证据时,医院、患者双方都应共同在场,如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还应由医疗机构通知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切记复印和封存所有能复印和封存的资料,并由医疗机构加盖证明印记。
4、患者方应及时要求进行相关的检验并充分行使自己选择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的权利。
5、如案件将要或已进入诉讼程序,应及时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或调查取证。因为患者能复印的病历资料是有限的,而医院有些病历资料的撰写不需经患者签字确认,迅速对所有病历资料采取保全措施,可以防止病历资料被篡改。
6、虽然在医疗纠纷中医院负举证责任,但患者也不应消极等待,应尽量收集有利于自己的一切证据。
二、如何理解民法典关于泄露患者隐私的规定
该条中的“医疗机构”,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是指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具体包括如下类别: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二)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五)疗养院;
(六)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七)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
(八)村卫生室(所);
(九)急救中心、急救站;
(十)临床检验中心;
(十一)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
(十二)护理院、护理站;
(十三)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
(十四)其他诊疗机构。
该条中的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
该条中的“隐私”,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该条中的“个人信息”,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该条中的病历,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病历归档以后形成病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借条能作为证据使用吗

借条等债权凭证可以作为法庭证据,包括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根据法律规定,出借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需提供债权凭证。若凭证未载明债权人,法院仍受理。被告可提出抗辩,若原告无债权资格,法院驳回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证据包括陈述...查看全文

能否将照片和病历作为家暴证据?

律师解答:家庭暴力的证据取证较为困难,但受伤照片、病历可以证明损伤程度,报案记录、法医鉴定、调解笔录等文件也可作为证据,建议尽快报案并寻求相关组织的支持,以便为离婚索赔提供证明。...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证办错了能作为证据使用吗

法律分析:土地使用证填写错误,你可以要求原发证单位纠正。纠正后领取新证即可。如果发证单位不纠正,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二、集体土地使用证办理程序 根据《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土地登记按照土地登记申请——地...查看全文

能否使用借条作为证据?

借条上约定的还款期限到期且对方未还款可起诉,未约定还款期限的需催要并给予合理期限偿还后超过确定期限可起诉。根据最高法院规定,民间借贷诉讼需提供债权凭证和其他证据,如无载明债权人的凭证,法院会受理。被告如有事实依据抗辩原告不具债权人...查看全文

行政证据能否作为刑事证据使用

法律分析:行政证据是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的,只要是合法的证据,就可以在诉讼中采用。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查看全文

复印件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复印件在法院中的证明力取决于其能否证明案件事实存在并与原件核对无误。如果复印件无法证明事实存在且核对不准确,法院将不予采信。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应提供原件或原物作为证据,如确有困难,则可提供经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查看全文

能否将笔录作为证据使用?

询问笔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即使合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证人应客观陈述亲身感知的事实,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评论性语言。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其他证人不能在场。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对质。...查看全文

电话录音能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法律分析: 电话录音可以成为证据,但是当事人要通获得电话录音的途径要合法,不得通过侵犯他人隐私来获得录音,且当事人出示的录音证据不能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内容需要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如果电话录音不满足上述条件,则法院...查看全文

门诊病历能否作为工伤认定依据?

门诊病历不能单凭认定工伤,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医疗事故若无伤残或后果不明显,无法获得精神抚慰金。建议通过法定司法鉴定机构评定损害与疾病关系及医疗纠纷鉴定。...查看全文

微信聊天记录能作为证据使用吗?

法律分析: 微信聊天记录经查证属实的也是可以作为证据。不过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聊天记录的实际控制者必须为双方当事人,然后该聊天记录内容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意思表示,最后该聊天记录须与案情有关联,并且合法合规。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查看全文

能否使用一张欠条作为证据?

一张借条可以起诉,但不一定能赢。民事诉讼不像刑事诉讼那样严格,只要当事人有证据证明相关事实,就可以起诉。但起诉需要违约行为已经达成,即还款期限已到。民事诉讼期限为三年,超过偿还期三年内都可提起诉讼。借条、收条和转账记录相互配合更保...查看全文

微信截图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资料: 1、《xx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及《xx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 2、发生工伤后首次就诊病历、与该次工伤相关的住院资料及其后所有门诊病历; 3、首次及其后复查的各项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报...查看全文

法庭能否使用录音作为证据?

录音作为法庭证据需满足三个条件:真实连贯、合法获取、无有效反驳。偷录时应使用先进设备,选择无杂音地点,引导对方表明身份以增信。录音作为直接证据不可用,但可作为证据使用。直接证据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根据民...查看全文

询问笔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法律分析:询问笔录符合一定条件的能作为证据使用,但需注意不能单独作为证据使用。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且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上都应该具有合法性。但单单独依靠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即便该笔录从形...查看全文

电子邮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手机短信,录音与电子邮件能否当做诉讼证据使用 手机短信、录音、电子邮件、网页证据可以当做证据使用吗?2015年2月4日,最高院发布的《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六条明确了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形成或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可...查看全文

询问笔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询问笔录符合一定条件的能作为证据使用,但需注意不能单独作为证据使用。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且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上都应该具有合法性。但单单独依靠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即便该笔录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合...查看全文

询问笔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法律分析:一、询问笔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1、询问笔录可以作为证据,法律中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属于证据,主要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询问笔录是司法人员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就询问证人、被害人的过程...查看全文

数据电文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吗

法律分析:数据电文,只要能证明案件事实,就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对证据种类的明确规定,数据电文一般归类于电子数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_x0...查看全文

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吗?

法律解析: 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是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薮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查看全文

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吗?

律师分析: 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是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薮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