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类合同的保留期限一般是三年,不过,如果是申请了强制执行的话,债权就是永久有效的,除非被法院终结执行。其实,所谓债权合同的保留期就是债务债权关系的法定诉讼时效,如果合同当中就没有约定债务履行期,自债务债权关系成立起超过20年都不履行相关义务的,法律就不予保护了。
一、借款和欠款的区别和追诉期
1、含义及其相应法律关系不同:借条一般反映为法律上的借款合同关系,借条则是借款合同的凭证;而欠条则是往往是当事人之间的一个结算,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
2、产生的原因不同:借条一般是基于借款事实而产生;但是欠条则可能是多种法律关系产生的后果:譬如买卖、服务等。
3、区别的法律后果:
(1)未规定具体还款期限的借条及欠条的诉讼时效不同:对于没有还款期限的借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还款;对于没有还款期限的欠条,在债务人出具欠条时,债权人就应当在欠条出具之日起2年内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也就是说,没有履行期限的欠条从出具之日起计算。规定具体还款期限的借条欠条的诉讼时效都是从规定的还款期限起2年内起诉主张权利。
(2)举证责任不同:借条持有人一般只需向法官简单的陈述借款的事实经过即可;欠条持有人必须向法官陈述欠条形成的事实。如果对方否认,欠条持有人必须进一步举证证明欠条形成的事实。
1、诉讼时效自你第一次主张债权被据开始算起,但是最长不能超过借款日起20年。超过20年当然也可以主张,但是债务人就可以以超过最长保护期限为由拒绝履行债务,并没有实际意义。
2、在承诺期限到之日起三年内,你可以通过再次主张债权来达到诉讼时效中断的目的,同样的,不能超过20年的限制。
3、至于借款利率,只要在国家限定的借款利率的上下限之间选择,法律就予以支持,超出的部分法律不保护,但是债务人愿意履行,法院不强制干预对借款纠纷规定了3年的诉讼时效,但这里所指的3年并不是简单地从借款日起计算,而是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起计算。
二、债权债务诉讼时效问题处理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其诉讼时效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计算:
第一,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关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三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第二,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的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第三,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三、欠条诉讼时效是否为三年
欠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正常情况下,如果借据注明还款日期,诉讼时效从还款日期次日起计算三年;如果还款日期没有注明,说明合同是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债权人有权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但必须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