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责任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律师回答
摘要:保证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期限均为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将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
一、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1、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具体期限为三年。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责任,就是保证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侵权责任赔偿诉讼时效期是几年
1、诉讼时效采用的通用诉讼时效为三年。侵权责任赔偿诉讼时效期限是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只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的提出诉讼申请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2、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延伸阅读
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权益保护的关键期限
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是指在特定的法定期限内,当权益受到侵害或损失时,相关方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法律上,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是为了确保权益能够得到及时保护与追究。这一关键期限的设定旨在平衡权益保护与法律效率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对于维护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面临权益受损时,当事人应及时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并在规定的期限内采取必要的法律行动,以确保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结语: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是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的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权利人应及时了解诉讼时效规定,并在规定期限内采取必要法律行动,以确保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的设定旨在平衡权益保护与法律效率之间的关系,对维护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保证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本文介绍了保证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且在保证期间届满之前,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将丧失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诉讼时效即从此时开始计算。而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查看全文

连带责任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连带责任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时起算。但是权利受到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延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查看全文

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是多长

法律分析: 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是为三年。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与一般诉讼时效相同,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规定。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是多长

法律分析: 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与一般诉讼时效相同,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规定。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 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期间是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产品责任是指由于产品有缺陷,造成了产品的消费者.使用者或其他第三者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生产者或销售者分别或共同负责赔偿的一种法律...查看全文

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四十五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查看全文

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法律解析: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第四十五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一般保证多长时间?

一般保证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人民法院不保护超过20年的权利,可根据特殊情况延长。保证债务的承担方式包括按份共同保证、一般保证、第三人保证监督支付专款、对注册资金提供保证。在诉讼时,需严格遵守时效规定...查看全文

主张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主张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过错责任的原则指的是发生合同违约责任后,只有违约方有过错的情况之下,才能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虽然有违约事实,但是其对违约没有故意或者是过失的过错,则不承担违约责任。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查看全文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查看全文

担保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律师分析: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社保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一、社保行政诉讼的时间是几年 社会保险的诉讼时效一般是2年内。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0条规定: “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查看全文

担保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律师分析: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连带责任诉讼时效是多长

连带责任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时起算。但是权利受到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延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查看全文

担保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保证合同诉讼时效为3年,起算时间由合同确定。时效内债权人可向法院起诉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时效外保证人责任仍存在,但可提出时效抗辩。超时后,债务人丧失胜诉权。...查看全文

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债权人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确定保证责任。连带保证时算起保证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在一般保证中则以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生效之日起算。...查看全文

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连带责任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查看全文

房产证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房屋买卖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房产过户纠纷的诉讼时效也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查看全文

担保责任时间多长时间无效

法律分析:担保责任时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6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第二十六条 连...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