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民事权利的法律规定

律师回答

一、放弃民事权利的法律规定
      1、《民法典》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这表明民事主体对权利的行使有自己的自主权,那么同样也有选择放弃的自主权。
      2、根据指导性案例57号,“民事权利的放弃必须采取明示的意思表示才能发生法律效力,默示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及当事人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法律效力,不宜在无明确约定或者法律无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推定当事人对权利进行放弃。”
      那么民事权利的放弃有两种生效情形:
      (1)民事权利的放弃必须采取明示的意思。
      (2)默示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及当事人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发生法律效力。
二、民事权利的含义
      1、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或者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2、权利是权利主体要求他人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实现其利益的可能性;
      3、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主体得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
三、民事权利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如下: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以民事主体带来实际利益。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
      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仅指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利益的可能性。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没有直接关系。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直接反映着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这种民事权利能力。而民事权利则不同,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民事主体既可以依法转让或放弃某项民事权利,也可以依法被限制行使或被剥夺其原享有的某项民事权利。
      以上是我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放弃民事权利的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民事主体有选择放弃民事权利的自主权,但民事权利的放弃必须采取明示的意思表示才能产生法律效力,默示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及当事人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权利可以放弃的法律规定

一、民法典民事权利是否可以放弃 民事权利通常是可以放弃的,涉及人身权利的除外。民事权利的放弃必须采取明示的意思表示才能发生法律效力,默示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及当事人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法律效力,不宜在无明确约定或者...查看全文

抚养权权利的放弃规定

具有抚养权的人可以放弃该权利,相关当事人可以在放弃抚养权后签署一份抚养权变更协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抚养权后就不需要承担抚养义务了。未直接抚养的一方当事人需要支付抚养费用。放弃抚养权不意味着亲子关系断绝,父母子女的关系,是不能...查看全文

民事权利能力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 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简称“行为能力”。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的分类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以民事权利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民事权利区分为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和社员权。...查看全文

继承权放弃的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

放弃继承权需注意的问题:1)继承开始前无效;2)放弃的是财产所有权;3)损害第三人利益时无效;4)未表示放弃视为接受;5)口头或书面方式可行,不动产需公证;6)不能附加条件;7)遗产处理前可翻悔,处理后不可翻悔。...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权放弃的法律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继承人必须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并在放弃继承书中签字,才能使放弃继承权生效。只有依法放弃继承权的人,才能合法地继承遗产。继承人放弃继承后悔的,由人民法院予以确认。...查看全文

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定

什么是自愿放弃房屋优先购买权 优先购买权是指民事主体在特定买卖的同等条件下,依法享有优先于他人购买财产的权利。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则是指承租人在出租人出卖租赁物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该租赁物的权利。根据本条规定,承租人对租赁物的...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查看全文

公民可以放弃其民事权利能力?

律师分析: 不可以,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开始就具备,是不可以放弃的,其内涵丰富,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等,也是不可以放弃的,除非公民死亡,就不再具有这些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三条...查看全文

抚养费放弃权在法律中的规定

离婚时可以协商放弃抚养费。双方一致同意放弃抚养费,协议有效,未抚养孩子的一方可免除抚养费。法院支持该约定,前提是符合当事人意思自治,无胁迫且不会对子女产生不利影响。...查看全文

法律对继承权的放弃有何规定

法律分析:法律对继承权的放弃的规定:_x000D_ 1、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使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_x000D_ 2、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_x000D_ 3、继承人放弃继...查看全文

法律如何规定继承权的放弃呢

法律分析:法律规定继承权的放弃必须是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明确放弃继承的真实意思表示,在放弃继承书上签字的就开始生效,放弃继承权才合法有效,依法不能分得遗产。继承人放弃继承后悔的,由人民法院予以确认...查看全文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由法律规定

民事权利能力就是一种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这种资格范围不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而是由法人的目的决定。法人的目的决定法人的性质,决定着法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范围。因此,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人目的的限制。...查看全文

民法典放弃继承的规定

放弃继承权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的接受和放弃】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查看全文

放弃继承权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继承人可以放弃继承权,但必须在遗产处理前,书面形式表示。受遗赠人应在60天内接受或放弃受遗赠,否则视为放弃。继承权的放弃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一般不得代理。但继承的纯获利益可被代理人放弃,而继承得不偿失的消极遗产可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查看全文

放弃继承权的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民法典》规定,继承人在遗产处理前可以放弃自己的继承地位和份额。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60天内接受或放弃受遗赠。放弃继承必须在遗产分割前进行,不得附加条件,也不得部分放弃。放弃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除特殊情况需代理外,应当由当事人...查看全文

选民可以放弃选举权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选民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行使选举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各种背景限制,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举权是一项政治权利,可以自愿放弃。此外,根据宪法第三十五条,公民还享有言...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放弃探望权有效吗

法律规定约定放弃探望权一般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因为探望权是一种身份性的权利,也是法定义务,故放弃探望权的意思表示不具有法律效力,是无效的。探望权,又称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查看全文

放弃继承权有什么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放弃继承权有哪些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放弃继承权有如下法律规定:_x000D_ 1、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若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_x000D_ 2、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