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结束后的相关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解除取保候审并非案件结束,需收到撤案决定书。根据刑诉法第58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解除取保候审有三种情形:1.发现被取保人不应追究刑责,适用于无罪或符合法定情形;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最长12个月;3.因违反规定、社会危害或特殊条件消失而决定逮捕。
解除取保候审,并不代表案件结束,只有收到撤案决定书,才能表示案件结束。解除取保候审是指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被取保候审人刑事责任而取消取保候审的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解除取保候审有三种情形:
一是发现对被取保候审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主要适用于已经查明无罪或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6种法定情形。
二是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因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如果期限届满,应当解除取保候审。
三是因变更其他强制措施而解除,这种情形主要是因为被取保人违反了取保候审应遵守的规定,有可能发生社会危害性,或其取保候审的特殊条件(如病愈、哺乳期已满)消失而决定逮捕的。
延伸阅读
取保候审程序完结后的常见疑问
取保候审程序完结后,常见的疑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取保候审期间的限制是否解除?2.是否需要继续履行相关的保证义务?3.是否需要参加进一步的审判程序?4.取保期间是否可以离开居住地?5.是否需要缴纳相关费用或罚款?6.取保候审期间是否会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影响?7.是否需要继续配合调查机关的要求?8.是否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9.是否需要保留相关证据和文件?10.取保候审期间是否会对未来的就业或签证产生影响?请注意,具体情况可能因案件性质、地区法规和个人情况而异,建议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获取具体指导。
结语:解除取保候审并非案件结束,需收到撤案决定书。解除取保候审有三种情形:发现被取保人不应追究刑责、期限届满、变更其他强制措施。常见疑问包括限制解除、保证义务履行、参加审判、离开居住地、缴费罚款、信用记录影响、配合调查、恢复工作生活、保留证据文件、就业签证影响。情况因案性、地区法规、个人而异,建议咨询法律专业人士获取具体指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取保候审结束后的相关规定

取保候审期满后,执行机关应通知决定机关解除或变更措施,并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退还保证金。取保候审只是强制措施,不代表是否会坐牢,判刑与案情有关。一般情况下,取保候审的可能会判缓刑。具体是否坐牢还需根据案情确定。...查看全文

判刑后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

判刑后可以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与判刑无关。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检察院应依法办理手续并告知犯罪嫌疑人新的取保候审期限。...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后起诉相关问题

取保候审到期后是否会被起诉难以确定,通常情况下,如果证据不足,一般不会再提起诉讼。然而,如果有不利证据被发现,司法机关仍可启动公诉程序。一旦取保候审期满或发现不应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情况,应及时解除或撤销取保候审。...查看全文

"关于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

取保候审是一种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限制行动自由的措施,以确保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如果违背取保候审条件,可能会再次被收监。最终是否需要收监,由法院审理后判决决定。...查看全文

结束诉讼后的相关问题

和解协议的签订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其有效性取决于当事人的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和是否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和解协议存在显失公平情形,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撤销。在本案中,原告在未进行伤残鉴定的情况下与被告达成和解协议,且伤残等级较高...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解答

解除取保候审的流程及条件。被取保候审人或委托人可提出解除申请,经公安机关审核符合条件者办理解除手续。公安机关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决定书,并退还保证金。...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保证金的相关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取保候审保证金制度的规定。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确定保证金的数额,并对经济犯罪等案件规定了不同的保证金数额标准。保证金必须在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查看全文

"关于取保候审退款的相关问题"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退还时间及条件,以及取保候审适用的法律规定。保证金将在取保候审结束时退还,除非被取保人存在违规行为。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查看全文

关于取保候审金退费的相关问题

取保候审期间遵守规定保证金是会退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和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保证金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数额。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期限为六个月。在此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查看全文

关于强奸罪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

强奸罪能否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及流程: 强奸罪可取保候审,但需符合适用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附加刑、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致社会危险、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妇女或怀孕哺乳婴儿的妇女,以及羁押...查看全文

案件调查结束后的相关问题

终止侦查不等于消除案底,相关记录和资料仍会保留,作为参考和备案使用。只有在没有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死亡或无罪判决等特定条件下,才能终止侦查。涉及违法犯罪行为时,相关机关可能会继续调查处理。...查看全文

家人申请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

犯罪嫌疑人亲属可申请取保候审,需提交申请书。取保候审适用于判处管制、拘役、附加刑或有期徒刑以上但不会造成社会危险的嫌疑人。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候审时,要求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没收保证金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复议决定不服可向上一级...查看全文

关于取保候审罚金的相关问题解答

取保候审需要交纳保证金,保证金起点数额为一千元。保证金由县级以上执行机关统一收取和管理,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和保管。决定机关应当及时将取保候审决定书送达被取保候审人和提供保证金的单位或个人,并核实保证金已交纳到指定银行后执行。...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结束后的流程

取保候审程序包括取保候审和变更强制措施,终止取保候审需制作决定书和通知书并送达执行机关。执行机关应及时终止取保候审、通知保证人和有关单位,并退还保证金。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应综合考虑诉讼需要、被告社会危...查看全文

结案后取保候审结束吗

取保候审一般在结案后结束,包括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人民法院无罪判决、免予刑事处罚或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裁定,已生效的管制、缓刑执行和附加刑判决等情形。...查看全文

关于取保候审的审批问题

公安机关拒绝取保候审的原因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才能被允许取保候审,如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造成社会危险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查看全文

有关取保候审的担保问题

申请取保候审不需要供担保人,但需提供保证金或遵守相应规定。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不离开居住地、报告变动、及时到案、不干扰证人作证、不破坏证据等规定。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根据案情要求限制其进入特定场所、会见特定人员、从事特定活动,并...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结束后应采取的措施

取保候审是一种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限制行动自由的强制措施,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需遵守相关规定,如不得离开居住地、及时报告变动、配合传讯等。取保候审到期后,执行机关会根据实际情况变更或解除强制措施,并通知决定...查看全文

电信诈骗罪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问题

无论涉嫌何罪,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犯罪嫌疑人都有资格取保候审。罪名并非关键,关键在于犯罪的严重程度。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符合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性的,符合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以及患有严重疾病、无自理能...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结束后的应对策略

取保候审期满后,执行机关应通知决定机关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同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退还保证金。取保候审并不代表免除刑事责任,如果有犯罪事实,法院将判处相应刑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为12个月,执行机关应及时通知决定机关解除或变更措施,并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