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合同无效时利益返还的法律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合同无效时,取得的利益需返还,双方有过错则需相应承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无效合同后财产应返还或折价补偿,有过错方需赔偿损失。无效合同不具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可起诉要求返还利益。合同无效情形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虚假意思表示、违反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等。
一、因无效合同取得利益是否返还?
因无效合同取得利益是需要返还的。合同无效,当事人因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我国法律关于合同无效后民事责任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
【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既然合同无效,那么从始至终都是不用履行的,比如无效的房屋租赁合同中,如果当事人已经支付了租金,房东是必须要返还对方支付的租金的。如果对方拒绝返还合同盈利,不能协商处理的,可以起诉。
现实生活当中合同是属于无效的情况之下,那么就是属于一开始就不发生任何的法律效力,所以在这种状况之下,因为合同而取得的一些财产是需要返还的。这是属于非常明确的一种规定,同时在履行合同过程当中,其中一方当事人存在过错的话,需要对对方的损失来进行赔偿。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了无效合同后的民事责任。合同无效时,当事人因合同取得的利益应予以返还,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各自承担责任。因此,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财产应予以返还,损失应予以赔偿。如有争议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通过起诉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九十二条 本法所称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是指下列财产:
(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
(二)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
(三)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
(四)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事实,不适用有关自认的规定。
自认的事实与已经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法人 第四节 特别法人 第九十六条 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讨合同无效时效的主张问题

合同无效时效为三年,权利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提起诉讼。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民事权利保护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超过20年的权利受损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无效诉讼时效问题

确认合同无效属于确认之诉的范畴,不适用一般的诉讼时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不同情况下时效期间的长短、开始计算的时间、中止、中断和延长的情况各异。超过20年的权利受损情况...查看全文

彩礼返还诉讼时效问题探讨

彩礼返还方面的诉讼时效存在,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购房本金可以适用诉讼时效。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无效和撤销合同的法律问题

重复起诉需满足相同当事人、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否则不属于重复起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重复起诉案件将被驳回或不予受理,除非法律或司法解释另有规定。...查看全文

探讨无效合同的相关问题

合同无效的几个原则:欺诈、胁迫导致国家利益损害;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非法目的掩盖在合法形式中;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强制性法规;免责条款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无效格式条款;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同。...查看全文

探讨无效合同的解除问题

合同无效时,无需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无效或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部分无效的行为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无效合同需返还财产或补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效力时效问题

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请求权,不适用于形成权。《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有例外。违背公序良俗或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也无效。无效或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无效时违约赔偿问题

合同无效并不意味着没有违约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方可要求过错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包括返还财产或补偿损失。维护自身权益需要准备证据材料,证明合同无效给自身造成的损失。...查看全文

借款合同无效后的利息返还问题

无效合同后的利息应返还,保证人不承担责任,无效合同的追诉时效为三年。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约束力,应返还财产;无效保证合同不承担责任;追诉时效为三年,除特殊规定外。...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无效请求权的时效限制问题

合同无效后的返还财产请求权受诉讼时效限制,时效期间为三年。开始计算的时间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需要提出请求的日期。如果权利人提出了权利主张,时效期间从主张权利之日开始计算。...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解除与货款返还问题

申请解除合同可要求返还货款,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合同无效或可撤销时方可申请解除;2、解除权的行使要符合正当目的;3、合同解除会带来交易成本和市场秩序冲击;4、单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附随义务一般不导致合同解除;5、不适当履行可要求...查看全文

合同诉讼时效问题探讨

买卖合同诉讼时效是关键,一般为三年,特殊合同为四年。诉讼时效从约定的应付货款之日起计算,中断行为或法定情形会中断时效。已过期的时效无效,消除中断后重新起算。应在时效期间内起诉,避免丧失胜诉权。...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无效确认的时间限制问题

确认合同无效没有时间限制,因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属于确认之诉,确认之诉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当事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有特殊情况可延长。...查看全文

合同无效是否需要撤销?探讨法律问题

合同无效的确认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负责,当事人可通过协商解决纠纷而不必提起撤销。若确需确认合同无效,应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合同,即使当事人不申请确认,相关国家机构如检察院也应主动干预以维护社会秩序和良好风尚。...查看全文

探讨临时工劳动合同的法律效益

临时工劳动合同的法律效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排除劳动者权利、违反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都可能导致其无效。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可确认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查看全文

探讨法律规定下的婚姻无效问题

婚姻无效的情况包括: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但如果重婚方已离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解除、年龄达到法定要求,则婚姻关系合法有效。...查看全文

探讨借名购房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

借名购房合同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禁止性规定分为效力型和管理型,区分标准是是否违反公共利益。根据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来判断。...查看全文

探讨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问题

本文重点介绍了买卖合同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除涉外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的诉讼时效为4年外,其他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为3年。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应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处理,即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在买卖合同纠纷案...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诉讼时效的中断问题

合同保证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向保证人追讨债权时效不可中断。保证人在恶意串通、欺诈、胁迫、禁止转让、未经同意转让债务、未经同意变更主合同以及债权人未提起诉讼等情形下可以免除责任。...查看全文

探讨企业效益不佳时的赔偿问题

在公司效益不佳时,单位可以申请裁员,但需要支付员工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是经济性裁员,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金额根据每个员工的工龄来确定。此外,劳动者还可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