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下列形式:
一、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二、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这类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
犯罪预备包括哪些犯罪预备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某种犯罪的目的;
2.犯罪分子为实施某种犯罪而进行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
3.犯罪预备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预备阶段的某一点上。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犯罪预备行为由于尚未着手实行犯罪,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因此《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共同犯罪包括的形式有哪些?
我国刑法理论中通常按照四个不同标准,将共同犯罪的形式分为以下四类八种: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依据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所作出的划分;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作出的划分;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所作出的划分;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依据共同犯罪有无组织形式作出的划分。
犯罪预备的类型有哪些
犯罪预备有两种类型:一、为犯罪准备工具。二、为犯罪创造条件。
犯罪过程包括犯罪预备吗
犯罪预备也是犯罪的过程之一,也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认定标准有哪些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在认定犯罪预备时,应注意下述三种区分:
1、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区分。犯罪预备是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的一种停顿状态,而犯罪的预备阶段是行为发展的一个过程。
2、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分。犯意仅仅是其犯罪意图的表露,不可能对社会造成实际危害,也不具有对社会的现实危害性;而犯罪预备是为着手实行犯罪而制造条件,对社会存在着实际威胁,具有社会危害性。
3、犯罪的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分。犯罪的实行行为主要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犯罪的预备是为进一步实行犯罪制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