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刑,我国有哪些法律法规?

律师回答
摘要:《刑法》规定了死刑、死缓的适用对象及核准程序。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但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判处死缓二年执行。死刑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缓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根据《刑法》,未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而已满75周岁的人除非使用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否则也不适用死刑。
1.死刑、死缓的适用对象及核准程序:
根据《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延伸阅读
我国死刑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国际比较
我国的死刑制度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改革。在古代,死刑被广泛运用,几乎适用于所有重罪。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我国对死刑的使用逐渐趋于谨慎。自1979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对一些特定罪行的死刑判决进行了限制。2007年,我国进一步改革了死刑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对死刑判决实行了严格的审查制度,确保死刑的适用更加合理和公正。
国际上,不同国家对死刑的态度和使用也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认为其违背了人权和尊严的原则。而另一些国家仍然坚持使用死刑,认为其对维护社会秩序和惩罚罪犯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际上也存在着对死刑使用范围和程序的争议,一些国际组织和人权机构呼吁减少死刑的使用,并推动废除死刑的全球化进程。
总的来说,我国死刑制度的历史演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法治的发展。与国际上的情况相比,我国对死刑的使用已经趋于谨慎,并在不断努力提高死刑判决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然而,死刑问题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思考。
结语:死刑制度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改革和演变,逐渐趋于谨慎和合理。根据《刑法》规定,死刑仅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并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犯罪者、怀孕妇女以及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死刑不适用。我国的死刑制度改革与国际上的趋势相呼应,一些国家已废除死刑,而另一些国家仍坚持使用。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思考死刑问题,以确保死刑判决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我国刑法关于死刑的规定

一、死刑规定是怎样的 1、我国刑法中的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例如,行为人故意杀人的,或者是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或者是行为人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可能会被...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分裂国家罪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对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者将处以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与者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与者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煽动分裂...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童工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我国关于童工的法律规定:单位每违法使用一名童工的,每月处5000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而童工是指年龄不满十六周岁的工作者。法律依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_...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非法采砂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规定?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4条,非法采砂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并可同时处以罚款。若非法采砂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违反该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制毒死刑的规定有哪些?

制毒死刑的认定标准及制造毒品犯罪情节较重的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数量和情节将决定刑罚的严重程度,包括毒品数量大、组织犯罪、武装掩护、暴力抗拒等情况。此外,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的数...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违法强拆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违法强拆行为应承担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房屋遭拆后可要求拆迁单位进行补偿,包括房屋补偿费、拆迁安置费、周转补偿费和奖励性补偿费,老城区按每平方米8元补偿,新城区按每平方米6元补偿。...查看全文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死刑适用对象及核准程序的限制:仅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不适用于未满十八周岁的犯罪者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于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被告,但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查看全文

我国刑法关于拘役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 我国刑法关于拘役的规定: (1)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2)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3)拘役的...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法规中有哪些关于隐私权的规定?

律师分析: 1、《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年薪假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我国关于年薪假的法律规定有哪些《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重婚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重婚罪的实践认定条件:1.有结婚仪式且同居;2.夫妻相称且共同生活三个月以上;3.稳定同居关系且生儿育女;4.稳定同居关系且共同生活六个月以上;5.公认夫妻关系且同居导致严重后果。...查看全文

我国有哪些关于有效婚姻的法律规定?

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包括: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失去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或由法院判决,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受影响;无效婚姻的情形包括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未到法定婚龄,受胁迫结婚的一方可请求撤销婚姻。...查看全文

我国法规关于教育有哪些规定?

律师解答: 1.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我国公民平等接受教育。 3.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查看全文

我国法规关于教育有哪些规定?

法律解析: 1.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我国公民平等接受教育。 3.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查看全文

我国法规关于教育有哪些规定?

法律解析: 1.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我国公民平等接受教育。 3.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涉外离婚法律适用有哪些法规

涉外离婚法律适用及手续:我国涉外离婚需遵守《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双方共同到户籍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法院在特定情况下也有管辖权,如华侨定居国外、一方定居国外等。离婚手续包括提交相关材料给民政局或起诉法院。若一方不回国,可...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赔偿义务机关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根据《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义务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权益、多个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侵犯权益、授权组织侵犯权益、受委托组织或个人侵犯权益等情况。...查看全文

我国刑事处罚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文规定了刑事处罚,当事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人民法院负责定罪量刑。刑事处罚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查看全文

我国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政府征地拆迁需按法律程序进行,包括拟定征收补偿方案、公告征收决定、调查登记等。被拆迁房屋价值评估时点为拆迁决定公告之日,评估方法可选用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或假设开发法。被拆迁房屋的价值是指在正常交易情况下,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金额...查看全文

我国法律关于借款期限的规定有哪些?

个人借款纠纷中的法律问题与挑战。借款超过四年无效,诉讼时效规定为三年,但诉讼仍可能面临败诉风险。个人借款纠纷原因包括高利息约定、缺乏担保和规范的借据等。超出法定利率限制和利滚利现象不受法律保护。解决个人借款纠纷可通过协商或法院诉讼...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