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职权罪的相关概念与特点

律师回答
摘要: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滥用职权罪的特征及认定包括:滥用职权行为必须存在,且造成重大损失;滥用职权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可能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与受贿罪、贪污罪等可构成想象竞合。
一、滥用职权罪是什么
(一)滥用职权罪的概念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滥用职权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
2、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
本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发生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二、滥用职权罪特征及认定
1、本条关于滥用职权罪的规定属于普通法条,此外,本法还规定了其他一些特殊的滥用职权的犯罪即特别法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触犯特别法条时,也可能同时触犯本条的普通法条。在这种情况下,应按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认定犯罪,即认定为特别法条规定的犯罪,而不认定为滥用职权罪。
2、成立滥用职权罪,首先必须有滥用职权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滥用职权,完全是在具体的职权范围内处理事项,则不能认定为滥用职权罪。其次要求行为造成重大损失,对于没有造成重大损失的滥用职权行为,不能认定为滥用职权罪。
3、行为人利用职权侵吞、骗取公共财物,从本质上讲亦具有滥用职权的性质,如果因其贪污行为又致使其他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则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与贪污罪,属想象竞合,对之宜择一重罪以后者等处罚。
4、行为人接受他人的贿赂后又滥用职权给他人谋取利益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则同时触犯滥用职权罪与受贿罪。
延伸阅读
结语: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主要侵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可以涉及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导致重大损失,却故意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滥用职权罪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与其他罪名同时触犯,根据法律规定,应按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认定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六十四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渎职侵权罪的概念与特点

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违背公务职责的行为。渎职罪包括越权、失职和徇私舞弊,而侵犯公民权利的罪名有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等。对于发现渎职侵权犯罪的举...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概念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构成该罪的量刑规定是,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律师分析: 滥用职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故意不履行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构成犯罪的行为。 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为: (一)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查看全文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

《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了一系列危害国家和社会的行为,包括颠覆政权、破坏秩序、侵犯财产和人身权利等,这些行为根据情节的轻微程度决定是否构成犯罪。...查看全文

了解相关概念及特点

婚姻诈骗,即婚骗,是以虚构或隐瞒事实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犯罪。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强奸罪相关概念及其特点概述

强奸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诱骗等手段违背妇女意愿与其发生性行为的行为,犯罪主体是年满十四周岁以上的男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强奸罪的处罚从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开始,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强奸未遂...查看全文

收益权的概念与特点

财产收益权是通过财产占有、使用、经营、转让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包括经营性和非经营性收益。经营性收益必须是合法权利下的收益,而在民法上主要指孳息。...查看全文

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法律分析:相邻关系的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特征是:相邻关系发生在两个以上的不动产相邻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人之间;相邻关系的客体一般是由行使所有权...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解析: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以及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什么?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罪是指他们超越职权范围或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导致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是一种侵犯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的行为,其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行为需要行为人能够预见可能导致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什么

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   ...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什么?

律师分析: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以及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查看全文

强迫劳动罪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强迫劳动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的人身自由和休息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4条,强迫劳动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处以更重的刑罚。知情并协助他人实施强迫劳动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查看全文

债权转让的概念与特点

债权转让的主旨:债权转让是指债权人将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转让必须符合债权性质、当事人约定和法律规定的限制。对于非金钱债权,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情况下,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对于金钱债权,当事人约定不...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与是要件是哪些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不履行职责或违法行使职权,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侵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导致重大损失,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主...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与是要件是什么

滥用职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故意不履行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构成犯罪的行为。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为:(一)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查看全文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与是要件有什么

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是: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犯罪主体,主体要件本罪...查看全文

理解相邻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相邻关系是指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在使用、收益时,相互之间应当给予便利或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具有法定属性,基于不同主体所有的或使用的相邻不动产产生。相邻关系只能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之间,并涉及相互给予行使...查看全文

毒品犯罪的概念与特点

毒品犯罪的主旨是违反禁毒法律、破坏毒品管制活动的行为将受到刑法处罚。《刑法》第6章第7节规定了与毒品犯罪相关的罪名和处罚,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罪行。无论毒品数量多少,都将追究刑事责任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概念与特点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它具有三个特性: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有效地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中止是自动的;中止犯罪必须是彻底的,而非暂时的,即犯罪分子决心不再继续已中止的犯罪活动。...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郝陶然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42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