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是指在实现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行政行为。
行政执法不同于行政立法,也不同于行政司法,特点如下:
1.主动性。行政执法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活动,它必须依职权积极自觉地采取行动,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进行行政执法,否则,就可能失职或是玩忽职守。
2.广泛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在国家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实施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国家行政管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而也就决定了行政执法内容的广泛性。
3.具体性。与行政立法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特征相比较,行政执法具有具体性和个案性等特征。
4.强制性。行政执法是法定的行政机关实施、适用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手段,因而它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拘束力和法律规范的执行力。
《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行政执法的种类
行政执法的种类有: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具体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的原则包括
行政执法要坚持的是六项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二、合理性原则;
三、正当程序原则;
四、效率原则;
五、诚实守信原则;
六、责任原则。
减刑的概念特征及范围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
特征如下:
1、减刑的对象是正处在刑罚执行期间的罪犯。
2、减刑针对的是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3、对于减刑的适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减刑的范围为,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行政执法原则包括
行政执法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须遵守依法行政原则;
二、须遵循讲求效率原则;
三、应遵循合理性原则;
四、应遵循正当程序原则。
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回避办法
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回避有以下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