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家庭冷暴力离婚,男方能获得哪些补偿?

律师回答
摘要:家庭冷暴力离婚请求赔偿困难。《民法典》规定离婚损害赔偿需符合特定情形,如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或其他重大过错。赔偿金额受过错程度、认错态度、经济能力、精神伤害严重程度和受害人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受害人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对赔偿金额及未来生活产生影响。综上,家庭冷暴力离婚赔偿请求较为困难。
由于家庭冷暴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暴力,所以家庭冷暴力离婚时,请求赔偿一般是比较难获得支持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离婚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影响离婚损害补偿金额的因素
1、过错程度。过错程度可以通过过错方侵权的手段、场合、次数和持续时间等反映。这些具体情节反映着其主观恶性的不同,不同情节所造成的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所应受到惩罚的程度也不同。
2、认错态度。过错方的事后态度直接影响到受害人的精神状态,如果过错方于事后积极承认错误并积极抚慰受害人,努力取得受害人的理解,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必将减少并易于克服。相反,如果侵害行为发生后过错方仍然态度蛮横,无认错之意,甚至恶语相向,暴力遗弃,则必将加重受害人的精神痛苦。
3、过错方的经济能力。过错方的经济能力是比较容易衡量的一个标准,尤其是考虑到我国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相对偏低的现实,应着重考虑过错方经济能力这一因素。
4、精神伤害的严重程度。不同性别、年龄段、性格的人对精神伤害的抗击能力和恢复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同样的过错行为,在不同的受害人身上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
5、受害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受害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不仅影响着一定数额的赔偿金能否达到他(她)的预期,达到抚慰的目的,有时甚至影响到受害人及其子女以后的生活。无论对受害人实质的补偿还是从人道主义考虑,都必须结合受害人自身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确定离婚损害赔偿金。
延伸阅读
结语:家庭冷暴力离婚时,请求赔偿并不容易获得支持。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只有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以及其他重大过错的情况下,无过错方才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影响赔偿金额的因素包括过错程度、认错态度、过错方的经济能力、精神伤害的严重程度以及受害人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离婚损害赔偿金的数额,以达到实质补偿和人道主义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离婚第一千零九十条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男方对女方家庭冷暴力离婚有补偿吗

法律分析:男方对女方家庭冷暴力离婚不是有补偿,而是有赔偿。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离婚赔偿的条件仍然为,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且前述的家庭暴力包括,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查看全文

家庭冷暴力离婚后,能获得多少补偿?

家庭冷暴力离婚一般不会得到赔偿,但法律上所指的“赔偿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的身体或精神造成一定伤害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查看全文

女方因家庭暴力请求离婚,能获得哪些赔偿?

家庭暴力离婚女方能提出精神赔偿,包括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损害的赔偿。精神痛苦的赔偿通过金钱补偿来平复受害人的精神创伤。精神利益损害的赔偿包括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以及人格和身份的非财产因素的损害。离婚赔偿条件包括重婚、同居、家庭暴力、...查看全文

因家庭冷暴力离婚,能获得赔偿吗?

夫妻离婚时,如遭受家庭冷暴力,无过错方可要求损害赔偿。双方可协商处理共同财产,否则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保护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的权益做出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91条,离婚原因包括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查看全文

女方离婚可获得的家庭暴力赔偿

家庭暴力离婚赔偿女方应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和精神抚慰金。赔偿标准根据实际损失和精神损害程度确定。过错方重婚、通奸、虐待等行为造成的伤害更大。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女掐男是否属于家庭暴力,...查看全文

家庭冷暴力离婚:如何依法获得补偿?

家庭冷暴力离婚的损害赔偿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以及侵权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和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标准。这种赔偿是一种对损害的补偿而非简单的赔偿。...查看全文

女方在男方家暴下起诉离婚,能获得哪些赔偿?

男方家暴女起诉离婚,可获人身和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护理、交通、营养、住院伙食等费用。精神赔偿标准根据家暴过错和伤害程度确定。离婚方式有协议和诉讼两种,诉讼需调解,感情破裂可准予离婚。《民法典》规定,重婚、同居、家暴...查看全文

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可获得哪些赔偿

法律分析: 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可获得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精神赔偿没有具体标准,可以根据家暴过错程度以及造成的伤害程度等进行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可获得哪些赔偿

一、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可获得哪些赔偿 1、男方家暴女起诉离婚可以获得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精神赔偿没有具体标准,可以根据家暴过错程度以及造成的伤害程度等进行...查看全文

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可获得哪些赔偿

1、男方家暴女起诉离婚可以获得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精神赔偿没有具体标准,可以根据家暴过错程度以及造成的伤害程度等进行确定。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民...查看全文

女方离婚能否获得男方家暴的赔偿?

离婚中,法院会照顾家暴受害者,适当多分财产,但不会让对方净身出户。受害者可以要求离婚损害赔偿。自愿签订净身出户协议的一方需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查看全文

男方家庭暴力导致离婚,女方可以获得怎样的赔偿?

1、家暴离婚赔偿女方的数额并不固定,应根据家暴行为的严重性确定,家暴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那么在赔偿金额较大,如果家暴行为造成的后果轻微,相应的赔偿会少一点,并无明确的标准,应根据具体的情况予以判断。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家暴离婚,女方可获得哪些赔偿?

家暴离婚可获得的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需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还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091条和11...查看全文

男方家庭暴力离婚男方要给女方什么补偿吗

男方实施家庭暴力,女方遭受身体、健康侵害,可要求赔偿财产和精神损失。婚内索赔是夫妻个人财产,不离婚也可要求损害赔偿。...查看全文

家庭冷暴力离婚补偿

法律分析:家庭冷暴力离婚没有补偿,而应当进行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婚姻关系有效期内,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查看全文

家庭暴力离婚后,女方可获得多少赔偿?

家庭暴力离婚赔偿女方多少钱?家暴离婚赔偿没有具体标准,但被家暴一方有权要求赔偿。根据《民法典》第1091条,若离婚由于损害行为导致,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查看全文

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能获得什么赔偿?

律师分析: 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这里物质损害主要包括由于身体、精神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等。精神上的补偿会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情节、常理、医学鉴定等因素予以判断。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能获得什么赔偿

法律解析: 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这里物质损害主要包括由于身体、精神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等。精神上的补偿会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情节、常理、医学鉴定等因素予以判断。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能获得什么赔偿

法律分析: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这里物质损害主要包括由于身体、精神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等。精神上的补偿会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情节、常理、医学鉴定等因素予以判断。...查看全文

男方家暴女方起诉离婚能获得什么赔偿

法律解析: 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这里物质损害主要包括由于身体、精神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等。精神上的补偿会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情节、常理、医学鉴定等因素予以判断。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