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个人信息是否构成侵权?

律师回答
摘要:个人信息泄露侵犯个人人身权利,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泄露患者隐私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方式多样,内容涉及各个方面,目的是牟利。预防措施包括差异化密码、加密用户信息、增强安全意识、慎重参与调查活动、妥善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仅提供必要信息、注意交易平台真伪。
个人信息被泄露侵犯的是个人的人身权利,主要是指个人的隐私权,未经本人同意,网络服务商泄露个人信息的,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个人信息泄露的特点
1、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多样
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通过网络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这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作案方式;二是利用假冒正规网站骗取受害人信息;三是利用木马程序窃取受害人手机上的个人信息。
2、被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种类多
从收缴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来看,被窃取或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内容包含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职业、收入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各个方面,受害对象有股民、保险业客户、快递客户、病人、新生儿、企业主、房产业主、电话用户、求职者等各行各业各类人员。
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目的是牟利
近年来,盗卖公民个人信息逐渐滋生出非法牟利的黑色产业链,受利益驱使,犯罪分子或盗取公民个人信息销售获利、或倒卖个人信息赚取差价、或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绑架、暴力讨债等犯罪。
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2、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
3、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
4、慎重参加网上、网下调查活动;
5、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6、投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7、在网上交易需要到正规的交易平台网站,同时要注意鉴别网址真伪;
延伸阅读
结语:保护个人信息是维护人身权利的重要举措。未经同意泄露个人信息是违法行为,医疗机构也应保密患者隐私。个人信息泄露方式多样,种类繁多,目的是牟利。预防个人信息泄露需加强密码管理、加密用户信息、提高安全意识、谨慎参与调查活动、妥善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只提供必要信息、警惕交易平台真伪。保护个人信息,维护个人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第二章 核心密码、普通密码 第十四条 在有线、无线通信中传递的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信息系统,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核心密码、普通密码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泄露个人信息侵犯了什么权

泄露个人信息侵犯了隐私权,隐私权是自然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侵犯公民个...查看全文

个人信息泄露构成什么罪名

法律分析:   个人信息泄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能会被刑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查看全文

个人信息泄露构成什么罪名

法律分析:一、人信息泄露构成什么罪名1、个人信息泄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能会被刑事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查看全文

泄露个人信息构成哪些罪名

网络服务提供者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并造成严重后果,将被定罪处罚。罪行包括违法信息传播、用户信息泄露、刑事证据灭失和其他严重情节,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款。单位犯罪将被罚款,主管人员...查看全文

个人信息泄露是否犯法?

未经允许泄露他人身份信息违法,但不构成犯罪。违法者将被拘留十至十五日并罚款五千元,违法所得将被没收。单位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若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将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查看全文

泄露个人信息是否违法?

个人信息泄露不属于犯罪行为,因我国尚无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缺乏相关法律义务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不具备构成犯罪的前提。即使存在严重的信息出售或提供行为,也不应视为犯罪,因修正条款要求违反国家规定。...查看全文

手机信息泄露是否构成犯罪?

偷窥手机信息构成犯罪,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情节严重者可处以有期徒刑或罚金。公民享有隐私权,不得侵犯他人隐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和第一千零三十三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查看全文

商家泄露个人信息侵权什么权益

商家泄露个人信息当商品出卖侵犯隐私权。构成侵权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维权要求赔偿。如果当事人遭遇商家泄露个人信息导致个人经济损失的事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事人应该尽可能的收集商家泄漏个人信息的证据,以及统计好当事人个人经济...查看全文

泄露个人信息是否是犯罪

法律解析: 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根据《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查看全文

泄露个人信息是否是犯罪?

律师分析: 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根据《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查看全文

泄露个人信息是否是犯罪

法律解析: 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根据《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查看全文

泄露个人信息是否是犯罪

法律分析: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根据《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如何查个人信息是否泄露

法律分析:一、如何查个人信息是否泄露查询个人信息是否泄露,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通过网络,在社交媒体及其他网络上搜索个人信息;2、监测个人账号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收到网站未经授权的通知提...查看全文

如何查个人信息是否泄露

本文讲述了如何查询个人信息是否泄露,并介绍了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同时,提供了一些预防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包括提高安全意识、避免使用信用卡支付或进行交叉验证等。最后,介绍了一些个人信息泄露的罪名以及判定标准。...查看全文

如何查个人信息是否泄露

介绍如何查个人信息是否泄露      1、查询个人信息是否泄露,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查看全文

派出所泄露个人信息构成什么罪

法律分析:派出所泄露个人信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派出所泄露个人信息构成什么罪?

律师分析: 派出所泄露个人信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派出所泄露个人信息构成什么罪

法律解析: 派出所泄露个人信息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酒店泄露个人信息 是否违法?

律师分析: 要看具体情节。如果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举报个人信息泄露是否有用?

律师分析: 个人信息遭泄漏后,公民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维权: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