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的法定程序分前后衔接的两大块,即征地的批准程序和征地的实施程序。
(一)征地的批准程序:
1、建设项目依法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
2、建设单位向市、县政府地政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
3、市、县政府地政部门审查后拟订征收土地等方案。
4、经市、县政府同意后逐级上报。
5、征收土地等方案依法由国务院或者省政府批准。
(二)征地的实施程序:
1、发布征地公告;
2、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3、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4、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5、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6、土地交付。
一、农村征地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因此,将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耕地征收用于建设用地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一般来说,农村征地分为批前,审批,实施三个阶段,批前有三个程序,即发布拟征地公告、进行土地现状调查、应被征收人的申请组织征地听证,这是征地报批前三个准备程序。审批也分为三个程序,第一步是由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拟定”一书四方案“等报批材料,第二步是将材料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通过后,报省政府或国务院审批,第三步是省政府或国务院审批通过后,下发征地批文。一旦获得征地批文,市县人民政府就可以组织实施征地,征地程序也就进入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有三个程序非常重要,即征地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然后才会进入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的签约阶段。
二、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程序有哪些
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程序如下:1、国务院或者省政府审批通过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向市、县政府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3、审查申请材料,拟定征地方案;4、逐级上报至国务院或者省政府;5、得到批准后,公布征地方案;6、进行补偿登记;7、拟定并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8、实施补偿安置方案。《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征收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将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收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至少三十日,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测算并落实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协议;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的,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
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