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限制彩礼的数额是真的吗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法律对彩礼没有明确规定,彩礼的给付与否以及给付多少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婚约解除后,彩礼应根据以下情形予以返还:未办理结婚登记、办理登记但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司法解释主要考虑婚约目的是否达成,而民间习惯更注重婚约解除的过错方。民间习惯更易为民众接受,更体现公平和维护社会诚信。
我国法律对给付彩礼既不禁止也不肯定,是否给付彩礼以及给多少,完全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给彩礼的目的是为了结婚,彩礼依附于婚约,婚约解除,彩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对于婚约解除后,彩礼应如何让处置
对此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当事人订立婚约的目的是结婚,结婚从形式上看是以是当事人是否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为依据的,从本质上看是以当事人是否共同生活为依据的。
可见,该司法解释在确立彩礼是否返还时,是以当事人是否结婚为主要判断依据的,而不考虑婚约解除的原因是什么,也不考虑是谁的过错导致婚约的解除。概而言之,依据该司法解释的规定,当订立婚约目的未达到时,只要男方提出返还彩礼的要求,女方就得无条件返还。
值得一提的是,女方的抗辩的理由并非毫无道理:在广大农村,关于彩礼的处置有一种习惯做法,即如果男方先提出分手,彩礼不再返还;如果女方先提出分手,彩礼要全部返还。这种对彩礼返还的习惯做法中含有一种朴素的道理,那就是要对导致婚约解除的过错方给予一定的惩罚,以维护婚姻的严肃性。可见,关于婚约解除后彩礼的处置,民间习惯与司法解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司法解释主要侧重于考察婚约的目的是否达成,民间习惯则侧重于考察是哪一方的过错造成婚约的目的不能实现;前者偏重结果的考量,后者则偏重原因的考量;相比前者,后者更易为民众接受,更能体现公平,更有利于维护社会诚信。
延伸阅读
结语:彩礼的存在与否以及金额,完全由当事人自行决定,法律对此既不禁止也不肯定。然而,一旦婚约解除,彩礼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根据司法解释,当事人可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如果符合特定情形,如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未共同生活或给付人生活困难,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司法解释主要考虑婚约目的是否达成,而民间习惯则侧重于婚约解除的原因。尽管存在差异,民间习惯更能体现公平,维护社会诚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九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国家规定没彩礼是真的吗?

彩礼是婚前个人财产,按照法律规定,国家确实规定没有彩礼。返还彩礼的情况包括未办理结婚登记、未共同生活、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但在同居两年以上或生育子女的情况下,不能要求返还彩礼。返还彩礼诉讼需要证明谈婚论嫁状态、给付财产的证据以及...查看全文

高额彩礼是否真的被国家禁止了?

彩礼问题在我国结婚中存在,法律对彩礼既不禁止也不肯定,彩礼的返还与婚约目的是否达成有关,而民间习惯则侧重于过错方的惩罚。司法解释主要考虑婚约结果,而民间习惯更注重原因。彩礼问题已成为结婚的障碍,国家已规定彩礼不超过三万,但具体金额...查看全文

彩礼的数额与法律之间有没有限制?

我国法律禁止以婚姻为名索取财物,但对彩礼金额并无具体规定。虽然彩礼数额不受法律调整,但不能以此为借口索取财物。此外,法律规定了彩礼应返还的情形,因此彩礼金额没有具体限定,但返还情况受法律调整。...查看全文

国家规定彩礼不能超过三万是真的吗

法律分析:1、不是。给付彩礼本质上是为缔结婚约,以示诚意,法律并没有严格限制,但也不能过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3、彩礼完成后,若出现法...查看全文

彩礼取消,是真的吗?

法律解析: 1、其实是假的,在我国家并没有对彩礼做出有关取消彩礼的相关政策,而且只是对天价彩礼有过多干涉,但天价彩礼也并没有一定的确定。 2、目前在婚姻法里面只是更改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句话,而且这句话也确实存在婚姻法的相关条例...查看全文

彩礼取消,是真的吗?

1、其实是假的,在我国家并没有对彩礼做出有关取消彩礼的相关政策,而且只是对天价彩礼有过多干涉,但天价彩礼也并没有一定的确定。 2、目前在婚姻法里面只是更改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句话,而且这句话也确实存在婚姻法的相关条例里面,但是这...查看全文

彩礼取消,是真的吗?

法律解析: 1、其实是假的,在我国家并没有对彩礼做出有关取消彩礼的相关政策,而且只是对天价彩礼有过多干涉,但天价彩礼也并没有一定的确定。 2、目前在婚姻法里面只是更改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句话,而且这句话也确实存在婚姻法的相关条例...查看全文

取消彩礼真的吗

法律解析: 1、其实是假的,在我国家并没有对彩礼做出有关取消彩礼的相关政策,而且只是对天价彩礼有过多干涉,但天价彩礼也并没有一定的确定。 2、目前在婚姻法里面只是更改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句话,而且这句话也确实存在婚姻法的相关条例...查看全文

取消彩礼真的吗

1、其实是假的,在我国家并没有对彩礼做出有关取消彩礼的相关政策,而且只是对天价彩礼有过多干涉,但天价彩礼也并没有一定的确定。 2、目前在婚姻法里面只是更改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句话,而且这句话也确实存在婚姻法的相关条例里面,但是这...查看全文

减少退还彩礼的数额

1、因给付彩礼一方的原因导致婚约解除,返还彩礼的数额可根据其过错程度、双方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酌情减少”。2、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共同生活一年以上两年以下,一方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返还的数额一般不超过彩礼总额的3...查看全文

如何证明彩礼的数额

可以通过提供下列证据来证明交付的彩礼数额:银行的汇款记录、相关知情人的证人证言、交付现场的录音录像等。对于男女双方还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或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还未共同生活,或给付方因婚前给付彩礼钱,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彩礼应当...查看全文

我们国家规定彩礼限额多少钱了吗?

彩礼金额在我国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给付彩礼是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的,且彩礼与婚约解除相关。根据《民法典》若干问题解释(二)第10条,未办理结婚登记或共同生活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支持请求返还彩礼。嫁妆是女方婚前财产,视为个人财产。彩礼的给...查看全文

结婚不要彩礼是真的吗

本文介绍了民法典中有关结婚的相关规定。主要思想是强调结婚应当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同时列举了禁止结婚的情形、结婚登记的要求以及婚后双方互为家庭成员等规定。此外,还规定了胁...查看全文

返还彩礼的数额是怎样计算的

返还彩礼的数额需要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来确定。如果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那男方可以请求返还彩礼。双方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但是没有实际共同生活过,离婚时男方也可以请求返还彩礼。一、返还彩礼的条件...查看全文

彩礼离婚后退的数额是多少

法律分析:只要满足相关条件,彩礼可以全额退还。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男方可以请求返还彩礼。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或者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双方离婚后可以请求返还彩礼。若没有以上三种情况,返还彩礼的...查看全文

彩礼离婚后退的数额是多少

结婚彩礼可以全额退还,未办理登记手续男方可请求退还,已登记但未共同生活或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可离婚后请求退还,否则可以协商。...查看全文

彩礼钱的限制法规

彩礼在中国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彩礼金额,但禁止以婚姻为名索要钱财。尽管国家尊重民俗,不会完全禁止彩礼,但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的婚礼、低俗婚闹等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婚姻自由和自愿是中国一直提倡的,只要彩礼是自愿和适...查看全文

国家取消婚姻限制是真是假

法律分析:不是真的。2023年部分省份实行了新婚姻法,取消了婚姻限制。 生育登记不用结婚以前生育登记有一个条件是孩子的父母必须有结婚证,是法定的夫妻。而现在取消了这一要求,也就是说只要两个人愿意生孩子,即使不结婚一样给办理准生证...查看全文

如何证明交付的彩礼数额

法律解析: 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因此交付的彩礼数额可以通过以上证据证明。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如何确定彩礼的返还数额?

离婚彩礼返还多少,由双方协商决定,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必须返还多少彩礼。 如果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或双方办理结婚登记但未共同生活或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应返还彩礼。虽然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了,但结婚时间较短,一般需要酌情...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刘鑫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

认证律师合同违约责任、合同违约责任

已服务18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