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后的相关事宜

律师回答
摘要:退休职工去世后,根据国家规定,家属可领取丧葬费用以处理后事。对于因病或非工伤去世的退休人员,家属可获得直系亲属救济费、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救济费等待遇。办理退休人员死亡手续,需提供相关证件并前往社保局办理。在职人员或个体灵活就业人员死亡后,家属需提供火化证明、身份证等材料,并到社保局办理丧葬费领取手续,需提供单位出具的死亡证明。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如果因病或者因事故而死亡,按照国家的规定,带上相关的证件,走合理的流程,可以领取丧葬费,用以处理好死者的后事。
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待遇:
1、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2、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当地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3、供养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的,其每月领取的生活救济费,按当地城镇企业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200%发给。
办理退休人员死亡需要的手续:
1、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家属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死亡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火化证明原件,到社保局窗口直接办理丧葬费领取手续;
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3、对于在职人员或未达到退休人员的个体灵活就业人员死亡后,办理丧葬费领取手续:
死亡人员家属持葬部门的火化证明原件、死亡人员身份证、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的关系证明材料及身份证、农业银行开具的领取人存折或银行卡到社保局窗口办理。在职死亡人员的还应提供单位出具的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证明。
延伸阅读
结语: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后,根据国家规定,家属可按程序领取丧葬费,处理逝者后事。对于病故或非工伤致死的退休人员,亲属可获得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救济费等待遇。办理手续时,家属需携带相关证件到社保局窗口办理,同时在职人员或灵活就业人员的家属还需提供单位出具的死亡证明。这些待遇和手续旨在给予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应有的关怀和支持。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后的操作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应到当地人社局办事窗口办理领取丧葬费等相关手续,用以处理死者后事。参保人员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因病非因工死亡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死亡后,无论是否有供养直系亲属,均发给一次性抚恤金。...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单位退休职工的去世问题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后,家属需前往当地人社局办事窗口办理相关手续,包括领取丧葬费等,用以处理死者后事。对于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参保人员,以及因病非因工死亡和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的死亡,无论是否有直系亲属供养,...查看全文

单位离退休职工去世后的操作?

法律解析: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应到当地人社局办事窗口办理领取丧葬费等相关手续,用以处理死者后事。参保人员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因病非因工死亡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死亡后,无论是否有供养直系亲属,均发给一次性抚恤...查看全文

单位离退休职工去世后的操作?

律师解答: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应到当地人社局办事窗口办理领取丧葬费等相关手续,用以处理死者后事。参保人员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因病非因工死亡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死亡后,无论是否有供养直系亲属,均发给一次性抚恤...查看全文

处理夫妻双方一方去世后的相关事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自然人宣告失踪和死亡的规定,一旦一个人被宣告死亡,其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除。因此,夫妻中的一方去世后,另一方无需办理离婚证。另外,当另一方再婚时,需要提供前配偶的死亡证明。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一...查看全文

退休职工去世后怎么办理相关手续?

律师分析: 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家属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死亡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火化证明原件,到社保局窗口直接办理丧葬费领取手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离退休的相关事宜?

法律解析: 国务院规定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年满六十岁,女性年满五十岁并且连续工龄满十年。有些特殊情况可以提前退休,像从事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以及身体有伤残的可以提前退休。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查看全文

离退休的相关事宜?

律师解答: 国务院规定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年满六十岁,女性年满五十岁并且连续工龄满十年。有些特殊情况可以提前退休,像从事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以及身体有伤残的可以提前退休。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查看全文

离退休的相关事宜?

法律解析: 国务院规定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年满六十岁,女性年满五十岁并且连续工龄满十年。有些特殊情况可以提前退休,像从事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以及身体有伤残的可以提前退休。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查看全文

退休人员过世后,应该如何办理相关事宜?

退休人员去世后需办理丧葬费领取手续,需提供身份证、火化证明等材料,可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在职人员或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去世后,也需办理丧葬费领取手续,需提供死亡证明、关系证明等材料。办理退休人员死亡手续还需提供死亡注销证明和退休...查看全文

处理单位退休职工家属后事

公司和企业在职工退休后,如果因病或因事故而去世,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提供相应的证件,并遵循合理的程序。这样,死者家属就可以获得丧葬费,以便处理死者的后事。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待遇包括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查看全文

如何在第一监护人去世后处理相关事宜?

监护人的选择和职责 当第一监护人无法履职时,监护人的选择由相关亲属、朋友和当地机构决定。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和财产监护,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监护人有权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但对不动产的处置受限。为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一些国家设立...查看全文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该怎么办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应到当地人社局办事窗口办理领取丧葬费等相关手续,用以处理死者后事。参保人员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因病非因工死亡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死亡后,无论是否有供养直系亲属,均发给一次性抚恤金。...查看全文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应到当地人社局办事窗口办理领取丧葬费等相关手续,用以处理死者后事。参保人员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因病非因工死亡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死亡后,无论是否有供养直系亲属,均发给一次...查看全文

单位退休职工去世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单位退休职工去世该怎么办1、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应到当地人社局办事窗口办理领取丧葬费等相关手续,用以处理死者后事。参保人员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因病非因工死亡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死亡后...查看全文

退休职工去世单位需要做什么

企业退休职工去世待遇职工退休养老后死亡时,发给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丧葬补助费标准为2个月的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标准为:供养1人的,为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供养2人的,为死者本人工资9个月;供养3人或3人以...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去世后一次性工资有几个月

1、退休公务员病逝后有丧葬补助金及抚恤金,一般为20个月的本人的工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死亡后,国家会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和丧葬费。发放一次性抚恤金所需经费仍按现行渠道解决。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办法仍按...查看全文

退休老人过世后如何处理后续事宜?

退休老人病逝后的必要手续:1、获取死亡证明;2、注销户口;3、办理火化手续。丧葬费领取所需材料:1、死亡注销证明;2、退休人员死亡申报表;3、火化证;4、领取人身份证复印件。...查看全文

退休职工去世后社保卡怎么处理

退休后去世的,个人社保里关于养老金的部分由缴纳保险的劳动者的法定继承人进行继承。但是继承的只有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单位交的统筹部分无法继承。同时还会发放丧葬费、抚恤金。由亲属进行领取。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查看全文

退休职工去世?

律师分析: 企业离退休人员死亡待遇发放去当地人社局办事窗口办理。 公司、企业的职工退休后,如果因病或者因事故而死亡,按照国家的规定,带上相关的证件,走合理的流程,可以领取丧葬费,用以处理好死者的后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