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罪的成立条件

律师回答
摘要:家暴的条件及其责任:家庭暴力需满足共同生活、虐待行为、亲属关系和故意折磨等条件。受害人可向相关单位投诉、报警或起诉,提供警告书、报警记录、诊断书、照片和证人证言等证据。家暴者将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包括离婚、赔偿、拘留、罚款和刑罚。
一、构成家暴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家暴的条件如下:
1.客体条件,只能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客观条件,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
3.主体条件,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或者扶养关系;
4.主观条件,故意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家庭暴力需要哪些证据
家庭暴力可以提供警察出具的告诫书、报警记录、就医诊断书、伤情照片、证人证言等证据。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三、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哪些责任
1.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法定离婚理由之一,而且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2.行政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尚未构成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3.刑事责任。严重的家庭暴力会构成刑法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侮辱罪等罪。
延伸阅读
结语:家庭暴力的构成条件包括: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虐待行为、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亲属或扶养关系、故意对被害人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相关单位投诉、反映或求助,也可报案或向法院起诉。家庭暴力的证据可以包括告诫书、报警记录、诊断书、伤情照片、证人证言等。家庭暴力实施者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害、处罚拘留、罚款或警告,以及可能构成的各类刑事罪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

法律分析:   家暴是属于家庭型犯罪,当事人有实际的损害事实,即可到公安机关亲自报案,家暴是亲告罪,不告不理。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   1、有犯罪事实发生;   2、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3、公安机关有管辖权。 ...查看全文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

法律分析:家庭暴力立案的条件如下,第一,家暴行为为会让相关人员受到伤害,冷暴力不属于家暴。第二,实施家暴行为的人导致了他人受到伤害。最后,如果在遭受家暴以后,当事人想要离婚的话,可以直接进行诉讼离婚。起诉立案离婚需要满足双方为法律...查看全文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

法律分析 1、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如下: (1)家庭暴力行为是否积极; (2)家庭暴力与离婚的关系; (3)是否导致一定程度侵害后果。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查看全文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

法律分析: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1、有犯罪事实发生;2、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3、公安机关有管辖权。 所谓的立案,属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范畴。所以题目可以理解为家暴如何构成刑事犯罪中的故意伤害罪。要想构罪,需要具备以下几点:第一,施暴者需...查看全文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

法律分析: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是: 1.有犯罪事实发生; 2.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3.公安机关有管辖权。 家暴是属于家庭型犯罪,当事人有实际的损害事实,即可到公安机关亲自报案,家暴是亲告罪,不告不理。 法律依据 《反家...查看全文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

一、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 1、家暴是属于家庭型犯罪,当事人有实际的损害事实,即可到公安机关亲自报案,家暴是亲告罪,不告不理。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查看全文

家暴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律师分析: 1、“家庭暴力”行为是否积极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家庭暴力应是一种积极的致害行为,消极的不作为或者不履行法定义务可能构成通常意义上的“冷暴力”,但并不是家庭暴力。2、“家庭暴力”与离婚的关系 司法实践中,家庭暴...查看全文

家暴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1、“家庭暴力”行为是否积极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家庭暴力应是一种积极的致害行为,消极的不作为或者不履行法定义务可能构成通常意义上的“冷暴力”,但并不是家庭暴力。2、“家庭暴力”与离婚的关系 司法实践中,...查看全文

暴力取证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暴力取证罪成立条件包括:主观条件要求有直接故意且有逼取证言目的;主体条件要求为司法工作人员;客体条件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正常活动;客观条件则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查看全文

暴力取证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暴力取证罪的成立条件:_x000D_ (一)主观条件: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明确的逼取证言的目的;_x000D_ (二)主体条件: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_x000D_ (三)客体条件: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查看全文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家暴立案的三个条件如下:1、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2、依据法律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3、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在经过审查后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应当立案。...查看全文

成立家族企业的条件?

法律解析: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有公司名...查看全文

成立家族企业的条件?

律师解答: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有公司名...查看全文

成立家族公司的条件?

律师分析: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有公司名...查看全文

成立家族企业的条件?

法律解析: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有公司名...查看全文

武装叛乱、暴乱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武装叛乱、暴乱罪的成立条件是:_x000D_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安全;_x000D_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_x000D_ 3、主体要件,本...查看全文

分裂国家罪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法律分析:分裂国家罪的成立条件是:_x000D_ 1、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_x000D_ 2、行为人实施了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_x000D_ 3、行为人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家暴的认定条件

法律分析:家庭暴力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经常性的暴力,并伴有持续性的伤害;第二,如果是发生偶然的暴力事件,这个暴力事件造成的伤害结果要达到轻微伤以上,而其他相互的或者偶发的、轻微性的暴力行为则更多会被认定为家庭纠纷。...查看全文

家暴的认定条件

家庭暴力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经常性的暴力,并伴有持续性的伤害;第二,如果是发生偶然的暴力事件,这个暴力事件造成的伤害结果要达到轻微伤以上,而其他相互的或者偶发的、轻微性的暴力行为则更多会被认定为家庭纠纷。...查看全文

家暴的认定条件?

律师分析: 家庭暴力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经常性的暴力,并伴有持续性的伤害;第二,如果是发生偶然的暴力事件,这个暴力事件造成的伤害结果要达到轻微伤以上,而其他相互的或者偶发的、轻微性的暴力行为则更多会被认定为家庭纠纷。 【法律依...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马泉

北京市-北京市-西城区

专职律师房屋拆迁、房屋拆迁

已服务129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