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的含义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律师回答
摘要: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适用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并且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考验期限为1年至刑期以上5年。
一、缓刑是什么意思
1、缓刑指的是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缓刑不是减刑也不雷同于监外执行,三者是互不相同又互相独立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缓刑的适用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他们的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适宜放在社会上执行,所以不能适用缓刑。
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放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这是因为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
4、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主刑之外还判处有附加刑,附加刑仍然应当执行,而不受主刑缓刑的影响。
缓刑的考验期限,是指对受缓刑宣告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延伸阅读
结语: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它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前提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并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同时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需要遵守限制条件,并且附加刑仍需执行。缓刑的考验期限根据判刑期限而定,旨在对犯罪分子进行考察。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六条 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公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可以在起诉意见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等代替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但是,应当另行书面说明使用化名的情况并标明密级,单独成卷。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六十九条 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
(一)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二)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三)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
(四)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五)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
(六)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
(七)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
(八)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取保候审在司法实践中的含义及流程

法院判决前可取保候审,侦查和起诉阶段均可办理。取保候审为最轻刑事强制措施,要求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妨害侦查、起诉和审判。在侦查阶段最高效,被拘留但未逮捕前可申请,逮捕后可由律师代为申请。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也可申请...查看全文

关于酌定量刑情节的定义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量刑酌定情节是审判机关根据法律实践总结出来的灵活掌握的量刑情节,包括犯罪动机、目的、手段、生活状况、原因、一贯表现、态度等。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量刑时应全面考虑,与法定情节一样重要。...查看全文

缓刑的实践与运用

缓刑条件及考验期限的规定,以及缓刑与监外执行的区别。 缓刑的条件包括犯罪分子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再危害社会、非累犯和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缓刑考验期限为拘役以上1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上5年以下;缓刑与监外执行的区别在于适用范围、条件...查看全文

公款挪用罪的刑罚及其司法实践

最新司法解释对挪用公款罪的量刑标准进行了规定,根据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将被判处不同程度的有期徒刑或拘役,甚至无期徒刑。根据具体情况,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上的挪用公款行为将受到不同的法律制裁。同时,挪...查看全文

死刑的定义及其实践如何?

死刑是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可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且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或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查看全文

缓刑的定义及其含义是什么?

缓刑是对犯罪行为人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通过考察期间内的表现来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如果没有特定情形,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查看全文

司法实践中的缓刑制度

缓刑是一种刑罚制度,对于犯罪人在一定的考验期内进行考察,根据其表现决定是否执行刑罚,但需满足条件: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不再危害社会、非累犯。...查看全文

缓刑种类及其含义

各国刑法对缓刑制度的规定分为三种类型:缓宣告主义、附条件的有罪判决主义和附条件的赦免主义。附条件的赦免主义能够激励犯罪人改过自新,保留有罪判决同时兼顾社会公平正义。...查看全文

购买运输假币罪的刑法规定及其司法实践

购买运输假币罪的刑法裁量规定及其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购买伪造的货币或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者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查看全文

一般缓刑的概念及其含义

缓刑是指法院对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条件下,暂缓刑罚执行并进行社区矫正,若考验期内无撤销缓刑事由,则不再执行原判刑罚。...查看全文

死刑缓刑的定义及其含义是什么?

死刑缓期是指对于已经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执行死刑的同时会给予两年缓期。如果在这两年内没有故意犯罪,那么两年缓期期满后,将被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查看全文

集体传销活动罪在刑法中的规定及其司法实践

我国《刑法》对于组织集体传销活动构成犯罪的行为人,规定了相应的量刑处罚:组织、领导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刑法中有关强奸罪的规定及其司法实践

强奸罪的刑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最轻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重可判处死刑。情节恶劣、多人参与、公共场所、致重伤、死亡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同时,根据中国刑法规定,对于防卫行...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的刑罚标准及实践运用

犯罪中止的量刑规定是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减轻或免除处罚。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包括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是对犯罪的状态,应负刑事责任。对于中止犯,没有...查看全文

性侵罪行的刑罚及其司法实践

根据我国刑法第236条的规定,强奸罪的量刑标准如下: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犯罪行为,将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如果在强奸妇女或奸淫幼女的过程中存在加重的情形,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查看全文

贩毒罪行的刑罚及其司法实践

贩毒主犯应根据毒品种类、数量和犯罪情节定罪量刑,从犯应比照主犯从轻处罚。贩毒罪的认定应结合犯罪构成要件进行确定,判罚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认定。...查看全文

侵占罪的法律定义及其背后的司法实践

侵占罪的主要要点是:1、侵害他人财物所有权;2、非法占为己有并拒不交还;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具有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和特征。侵占罪的构成要素包括侵害他人财物所有权、非法占有并拒不交还、犯罪主体为一...查看全文

法定赡养人的定义及其实践意义

法定赡养人包括子女对父母、继父母对继子女、孙子女对祖父母等具有赡养义务的人。兄姐抚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也对缺乏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义务。...查看全文

缓刑的定义及含义

缓刑是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适用缓刑的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以及对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有限制活动和接触的限制。缓刑的适用对...查看全文

寻衅滋事罪在刑法中的规定及其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规定了寻衅滋事罪的行为及其处罚。主要包括殴打他人、追逐、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损坏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纠集他人多次实施这些行为且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寻衅滋事罪的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