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是否必须进行诉前调解?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不一定要经过诉前调解,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进行调解,但不是所有案件都需要调解程序。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和公告送达。
一、民事诉讼一定要诉前调解的吗
1、民事诉讼并不是一定要诉前调解的。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此为法院调解原则。民商事案件适用调解原则,但不是所有案件都要经过调解程序。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一百九十四条,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照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二、民事诉讼中送达的方式有哪些
1、直接送达
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
2、留置送达
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无理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的送达方式。
3、委托送达
委托送达,是指负责审理该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依法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
4、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所送达的文书通过邮局并用挂号信寄给受送达人的方式。
5、转交送达
转交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然后转交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6、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是指法院以张贴公告、登报等办法将诉讼文书公诸于众,经过一定时间,法律上即视为送达的送达方式。
延伸阅读
结语:民事诉讼并非必须经过诉前调解。法院应根据自愿和合法原则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果,应及时作出判决。民商事案件适用调解原则,但并非所有案件都需经过调解程序。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以及公告送达。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条和第一百九十四条,法院应根据合法原则进行调解,并允许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送达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二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是否必须进行诉前调解?

民事诉讼不一定要诉前调解,法院在审判前会尝试调解,若调解成功,则不进行审判;若调解不成,法院会根据事实进行判决。当事人有权利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是否可以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可进行调解,包括诉前调解和立案调解。诉前调解通过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和民调网络相结合,解决纠纷,消化初始状态。立案调解是法院在立案时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有效补充诉前调解。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法院在明确事实基础上,...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中,是否必须要进行调解程序?

离婚案件中必须调解,但当事人可以拒绝。法院会先尝试夫妻和好的调解,若无效则进行离婚调解。调解成功则签订调解协议,否则法院会做出裁决。...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必须调解嘛?

律师解答: 不是必须。通常法院在进行民事审判前会对双方的矛盾进行调解,调解行程和解后就不在进行民事审判,按调解的内容进行民事矛盾的解决,调解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事实进行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必须调解吗?

法律解析: 不是必须。通常法院在进行民事审判前会对双方的矛盾进行调解,调解行程和解后就不在进行民事审判,按调解的内容进行民事矛盾的解决,调解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事实进行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必须调解吗?

律师分析: 不是必须。通常法院在进行民事审判前会对双方的矛盾进行调解,调解行程和解后就不在进行民事审判,按调解的内容进行民事矛盾的解决,调解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事实进行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在民事诉讼中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解,包括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调解、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社会化调解、开庭调解和送达调解。尽管诉讼是解决矛盾的手段,但如果当事人有意愿通过和平调解消解纠纷,法律同样支持。诉讼并非唯一维护公民权...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开庭前能否进行调解?

本文介绍了民事诉讼中调解的相关规定。在起诉前、起诉后以及开庭后,当事人都可以进行调解。即使在执行阶段,当事人也可以达成执行和解。如果案件进入二审或再审程序,仍然可以进行调解。庭前调解分为立案前和立案后两种,而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始终在...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是否必要?

民事调解不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而是可能的程序。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愿调解的可以直接审理。根据《简易程序的司法解释》,某些案件在开庭审理前应先行调解,如婚姻家庭纠纷、劳务合同纠...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是否可以进行调解处理?

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及其重要性。诉前调解通过基层消化纠纷,诉讼前解决纠纷;立案调解在立案时介入,有效补充诉前调解;庭前调解在开庭前由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和解,解决纷争。调解能最大限度促成和解,提高诉讼效率。...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调解是如何进行的?

民事诉讼调解的主旨是介绍了调解的时间和方式。调解时间上,一般法院可在答辩期满前进行调解,双方可自行提出调解方案。调解方式上,包括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庭前调解、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社会化调解、开庭调解和送达调解等。通过这些调解...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前需要进行调解吗?

民事诉讼开庭前会进行调解,调解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调解一旦达成协议并经法院确认,具有法律效力。对于离婚纠纷,法律规定必须组织调解,但当事人可以选择拒绝参加。收到法院的调解书不可以上诉,但可以在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调解是否可以在开庭前进行?

在民事诉讼中,开庭前、立案调解和庭前调解是常见的调解方式。执行阶段也可以达成执行和解。法院调解程序包括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和庭前调解。调解协议内容不公开,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公开的除外。...查看全文

一般的民事诉讼开庭前是否进行调解

民事诉讼中,调解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在开庭前和开庭后都可以进行调解,即使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和解来解决问题。在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如二审和再审程序中,调解也是可以进行的。因此,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途径,应该积极...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前是否有调解?

在民事诉讼中,调解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在开庭前和开庭后,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达成和解。即使在执行阶段,当事人也可以申请进行执行和解。调解的目的是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民事诉讼审判程序包括一审普通...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前是否进行调解?

夫妻离婚案件的主旨是根据《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在诉讼开庭前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则法院会依法作出离婚判决。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法院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查看全文

是否必须进行调解?

民事案件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重要程序,不论是在起诉前、开庭前还是判决前都可以进行。调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强调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且仅适用于当事人在案件事实无争议、证据充分、是非明确且不需要大量调查取证的情况下。...查看全文

在民事诉讼法中,开庭前如何进行调解?

一般的民事诉讼开庭前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庭前调解,开庭后还可以调解。即使到执行阶段,也能进行执行和解。案件进入二审程序,进入再审程序,还可以调解。 民事诉讼开庭前调解吗 一般的民事诉讼开庭前调解,不仅起诉前调解,起诉后开...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的诉前调解程序

民事诉讼调解的方法可以根据案件难易程度和不同情况有所不同,包括诉前调解、立案条件、庭前调解以及书信方式调解等。在开庭之前可以协商解决,诉前调解员会对双方调解状况进行询问,而诉前调解分为不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和具有法院审理性质两种情形。...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中是否可以进行调解?

该段内容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关于行政案件调解的规定。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