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最新版本)

律师回答
摘要:伪劣产品生产销售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及相关定义,包括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不合格产品等行为,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以及对难以确定的情况的鉴定和评估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6条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
1、“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2、“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3、“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4、“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对于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5、“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6、“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对于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估价机构进行确定。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对于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根据销售金额或货值金额的不同,应予以追究责任。对于难以确定的情况,应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或估价机构进行鉴定和确定。这一规定为打击伪劣产品提供了明确的立案追诉标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十六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以非法...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进行了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一、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罪立案标准

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罪立案标准:(一)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二)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贻误诊治的;(三)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造成贻误诊治的;(四)缺乏所标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查看全文

非法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全称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是指一些非法公司或个人,以非法牟利为目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的。 一、非法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销售伪...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解析: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_x000D_ (一)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_x000D_ (二)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_x00...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解析: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新立案标准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新立案标准

法律解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新立案标准?

律师分析: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认定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立案标准,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3、...查看全文

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认定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3、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查看全文

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网友提问: 什么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法院会怎么处罚? 葫芦岛律师解答: 一、什么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 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查看全文

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3、伪劣产...查看全文

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

法律分析: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标准是:_x000D_ 1、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_x000D_ 2、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_x000D_ 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规定?

法律解析: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涉及到的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以上的。2、伪劣产品还未对外进行销售,但是产品价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3、伪劣产品虽然销售金额没有超过五万,但是在已售出的金额乘以三倍后,与还未销售产品货值金额加一起...查看全文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立案规定?

律师解答: 1、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涉及到的销售金额超过五万元以上的。2、伪劣产品还未对外进行销售,但是产品价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3、伪劣产品虽然销售金额没有超过五万,但是在已售出的金额乘以三倍后,与还未销售产品货值金额加一起...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