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遗产继承的规定

律师回答

一、各国遗产法分配的原则是如何的

1、英国:按照英国1952年《无遗嘱遗产法》的规定,如死者遗有子女,配偶在扣除债务后,可得5000镑,并对其余一半遗产取得终身用益权;如无子女而只有父母兄弟姐妹,则配偶在清偿债务后可取得2万镑和剩余遗产的一半。

2、日本:《日本民法典》规定,配偶在与直系卑亲属一起继承时,其份额为遗产的三分之一;与直系尊亲属一起继承时,其份额为遗产的二分之一;与兄弟姐妹共同继承时,其份额为遗产的三分之二。

3、中国:在中国,同一顺序继承人分配遗产份额,应当首先照顾缺乏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还应考虑各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生前尽扶养义务状况和各继承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如果情况相近或者继承人协商一致,也可以平均分配。

对于婚姻、血缘关系以外的受死者生前扶养的未成年人和无劳动能力人,或者扶养过死者的人,他们虽然不是法定继承人,没有继承权,但是为了维持他们的正常生活,鼓励相互扶养,应当从遗产中分给他们一部分,在经济上加以照顾,体现社会主义公德和死者生前的愿望。

4、法国:大陆法系诸国规定的继承人范围较宽,现行《法国民法典》规定:死者的子女及其直系卑亲属、直系尊亲属、旁系亲属,包括表兄弟姐妹及其直系卑亲属和死者的生存配偶,均享有继承权。如死者并非无能力立遗嘱,亦未被剥夺公民权时,十二亲等以内的旁系亲属有继承权(第755条)。

5、德国:1896年《德国民法典》规定继承人范围,包括直系卑亲属、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直到高祖父母及其直系卑亲属。

6: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各国,如英国继承法分动产继承和不动产继承两种制度。不动产的继承人主要是直系卑亲属;动产的继承人包括直系卑亲属、配偶、直系尊亲属、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美国的继承制与英国大致相同,但其各州的具体规定各有小异。

7、俄罗斯:1964年《俄罗斯联邦民法典》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包括子女、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还规定,除上述亲属外,被死者生前扶养1年以上无劳动能力的人,也是法定继承人。这种规定,具有一定的社会互助性质。

二、遗产继承的方式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遗嘱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五种形式。其中以公证遗嘱的效力为最高。

公证遗嘱:是指经公证机关办理了公证的遗嘱。

自书遗嘱:即由立遗嘱人生前亲笔书写的遗嘱。自书遗嘱要注明年、月、日,并有立遗嘱人的亲笔签名。

代书遗嘱:是由立遗嘱人口述遗嘱内容,由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录音遗嘱即以录音的形式立遗嘱;口头遗嘱一般在危急情况下设立。以上三种遗嘱形式均要求由两名以上无利害关系人到场见证,见证人也要在遗嘱上签字。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录音遗嘱制作完毕后,要将录音带封存,并在封面上由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注明年、月、日,然后,由立遗嘱人交给见证人保管。录音遗嘱要必须在制作遗嘱的见证人和继承人都到场的情况下,当众启封。设立口头遗嘱的,在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各国遗产法分配的原则是如何的”问题进行的解答,小编整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遗产继承的分配原则,其中我国遗产分配的原则是优先照顾特殊人群原则。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网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日本的遗产继承法规定

一、各国遗产法分配的原则是如何的 1、英国:按照英国1952年《无遗嘱遗产法》的规定,如死者遗有子女,配偶在扣除债务后,可得5000镑,并对其余一半遗产取得终身用益权;如无子女而只有父母兄弟姐妹,则配偶在清偿债务后可取得2万镑和剩...查看全文

日本人遗产继承方式

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国家对于遗产的继承还是有相对的法律规定的,比如日本的话继承遗产的方式跟中国的性质其实差不了很多,但并非所有的继承遗产都是好事。那么,日本人遗产继承方式?下面就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日...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规定

法律分析: 遗产继承的规定为:_x000D_ 1、我国遗产继承效力顺序依次为遗嘱扶养协议、遗赠、遗嘱继承、法定继承。_x000D_ 2、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_x000D_ 3、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查看全文

遗产房产的继承规定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被继承人享有所有权的房产可以继承。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法律规定或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除外。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相应方式办理。继承人应本着互谅互让...查看全文

法定继承人的遗产继承规则

法定继承人按顺序继承遗产,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规定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根据第一千...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新规定

遗产继承有如下规定: 1、遗产继承应当按照遗赠抚养协议优于遗嘱,遗嘱优于法定继承的顺序办理,且法定继承按照配偶、子女、父母优于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办理; 2、遗产必须为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财产; 3、其他规定。 ...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新规定

一、新增继承开始时间及死亡先后的推定 二、增加丧失继承权和继承权宽宥制度规定 三、新增侄、甥可以代位继承 四、增加遗嘱继承的形式 五、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 六、新增遗产管理人制度 法定继承如何划分继承遗产比例? 1、一般情况...查看全文

北京继承遗产的规定

北京关于继承遗产的规定如下: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如果没有表示,视为接受继承。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遗产在继承法里的规定是:1、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2、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顺序规定

法律解析: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顺序规定?

律师分析: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遗产在继承法里的规定是:1、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人不得侵吞或者争抢;2、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如果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继承;如果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如果没有遗嘱、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法定继承,由法定继承人继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的顺序规定

法律分析: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中的继承权剥夺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可能会导致被剥夺继承权: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等。子女没有尽到赡养义务是否会影响分割遗产?离婚子女没有赡养...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法继承人新规定

遗产继承法全文是什么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继承法》及其相关解释已经失效。 《民法典》 第六编 继承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条 【继承编的调整范围】本编调整因继承产生的民事关系。 ...查看全文

遗嘱与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

本公约适用于所有缔约国,其中包括同一制继承制度和遗产继承中的意思自治原则。遗产继承必须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真实自愿合法的意愿和对财产的处分权,并且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兄弟姐妹之间对房屋属于...查看全文

股份遗产继承规定

公司股东死亡后,公司应申请解散清算,因为法律规定股东人数不足两人。剩余资产按继承人继承。股东大会决定是否同意继承人转让股权,不同意者需购买股权,费用由继承人继承。未购买者视为同意转让。...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怎样规定

遗产继承有如下规定:1、遗产继承应当按照遗赠抚养协议优于遗嘱,遗嘱优于法定继承的顺序办理,且法定继承按照配偶、子女、父母优于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办理;2、遗产必须为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财产;...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吴言博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合伙人律师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已服务23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