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期限法律规定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律师回答
摘要: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期限的案件将被驳回。申请人还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不服再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在7日内立案或裁定不受理。
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只有起诉期限的耽误,没有起诉期限的中断。只有在起诉期限内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才有权对其进行司法审查。超过起诉期限起诉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只能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在立案受理时没有查明,但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已超过起诉期限的,人民法院应该裁定驳回起诉。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三十七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四十一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9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起诉期限的行政案件将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然而,根据法律规定,在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下耽误法定期限的,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申请延长期限。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原告是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并且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应在七日内对起诉状进行审查,并立案或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如对裁定不服,原告可以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诉讼期限的法律规定

行政诉讼的期限规定为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若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的理由。妨害行政诉讼的行为包括推拖协助执行、伪造证据、贿赂威胁证人、隐藏财产、阻碍法院...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多长?

《行政诉讼法》规定,原告提起诉讼可分为直接提起和经复议后提起。直接提起的起诉期限为六个月,不动产案件超过20年或其他案件超过5年不予受理。经复议后提起的起诉期限为收到复议决定书后的十五日,复议机关逾期不决定的申请人也可在复议期满后...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的最长期限是二十年,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在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超过二十年的不动产案件和超过五年的其他案件将不予受理。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交证据和材料,但超过规定的诉讼时效,法院可能不...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起诉期限

法律分析: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起诉时效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是六个月;复议后再提起行政诉讼,自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一、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如何规定的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必须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6个月内提出。如果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的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超过规定期限未作决定,申请人可...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如何规定?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对于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的具体规定如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提起行政诉讼的时效如何规定 一、行政诉讼时效有以下几种规定:第...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期限计算方法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法定条件,决定了行政起诉是否能进入司法审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超过期限的案件将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法中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六个月。这是当事人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时效期限;但是如果当事人是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限则是十五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_...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多久?

律师分析: 按照《行政诉讼法》第六章的规定,原告提起诉讼分为直接提起诉讼和经行政复议后提起诉讼。相应的起诉期限也因原告启动诉讼的原因不同而有所差别。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诉讼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一、行政诉讼诉讼期限是如何规定的?我国法律规定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主要有以下几种: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不服复议决定的当事人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十五日内提起诉讼。对于一般行政诉讼,通常需要六个月才能判决,但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简易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需要四十五日判决。行政诉讼可以上诉一次,但一...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法律规定及注意事项

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起诉期限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超过期限将不予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还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解读

行政诉讼时效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期限将丧失诉讼权利。根据行政诉讼法,当事人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不动产案件超过20年、其他案件超过5年的将不予受理。...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

律师分析: 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指的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一般来说,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为6个月。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但是,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的法律规定,起诉期限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当事人或者...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

律师解答: 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指的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一般来说,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为6个月。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但是,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的法律规定,起诉期限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当事人或者...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最长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的最长期限是20年,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不动产行政诉讼的时效为20年,但一般情况下公民对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在知道该行政行为的6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法院在受理时需要对诉讼时效进行审查。 一、行政诉讼的最长期限是几年?...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