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领取失业金?

律师回答

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怎样才能领取失业金呢

合同到期想要领取失业金的,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怎样才能领取失业金呀

合同到期想要领取失业金的,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金如何领取

失业金如何领取首先要督促公司人事部到社保局办理解聘报备,并获得审核回复。到社保局领取失业保险的大致过程如下:一、社保局规定办理失业报备。这需要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前15日内出面派员到各失业保险交纳地的社保局办理,办理报备不直接对失业本人。如果办理总人数超过8名,公司人事部还得提前通知社保局预约报备。公司随后在办理员工离职手续时应向离职人员转交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回复的审核意见。二、社保局规定缴纳失业保险金超过一年以上才能办理领取失业金。要求个人具备1、不是个人原因失业的。2、已办理失业登记的。3、有再就业要求的。4.愿意接受再就业培训的三、办理报备中用人单位需要向社保局递交四种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1、单位出具的解聘通知书和相关档案材料。2、社保局统一格式4联式,失业证明。3、社保局统一格式一式两份,失业登表。4、社保局统一格式一份,公司致社保局例行公文。四、失业登记之后。社保局审查失业登记合格后,通知失业人员前去培训并可领取失业金(每月约400元以上),同时办理下岗证。失业保障金是交满一年为基点可以申领3个月,每多交一年在此基础上增领2个月,即交2年领取5个月,3年领取7个月,类推但最高只有24个月。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就医的,可报销医药费60%到80%五、个人后续的准备。失业人员自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聘用后,持社保局发给的审核文件和《职业指导培训卡》、《户口簿》、《身份证》和3张一寸免冠照片,到户口所在地街道(镇)有关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办理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从下一个月起,失业人员凭证到指定地点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人员有什么条件才能领取失业金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金如何领取呢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才能领取失业金

法律分析:领取失业金的程序:用人单位出具离职证明,将失业人员的名单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人员持离职证明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合同如何开才能领取失业金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 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查看全文

宁波失业金如何才能领取到

法律分析:一、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 失业人员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女16-50周岁,男16-60周岁,例女A,1966年8月出生,失业必须在2016年7月前办理)内,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查看全文

失业险如何才能领取

法律分析: 失业险领取的必备条件为: 1、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后15日内告知社保机构; 2、失业人员持离职证明办理失业登记; 3、失业人员参与失业保险一年以上; 4、失业不是劳动者自己辞职原因导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查看全文

怎样才能领取失业金

法律分析: 领取失业金的条件如下: 1、失业人员已经履行缴纳失业保险费用义务满一年的; 2、造成失业的原因并非是出于本人的意愿; 3、失业人员已经办理了失业登记,并且表达了其有继续求职的想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查看全文

失业多久才能领取失业基金

只要符合失业金领取条件,那么失业后即可领取,没有时间限制。一、广州失业金领取条件及标准广州失业金领取条件为: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2...查看全文

如何领取失业金

1.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前15日内出面派员到各失业保险交纳地的社保局办理失业报备; 2.社保局规定个人缴纳失业保险金超过一年以上并满足领取条件的,才能办理领取失业金; 3.办理报备中用人单位需要向社保局递交四种材料,并加...查看全文

如何领取失业金?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第六条,失业人员应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日内到受理其单位失业保险业务的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第七条,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填写《失业保险金申领表》,并出示下列证明材...查看全文

如何领取失业金

法律分析:失业金的领取流程如下:_x000D_ 1、失业人员携带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到本人常住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进行失业登记,并填写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_x000D_ 2、失业人员进行求职登记,表明自己有主动求职的意愿;_x...查看全文

如何领取失业金

失业金的领取流程如下:_x000D_ 1、失业人员携带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到本人常住地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进行失业登记,并填写失业保险申领登记表;_x000D_ 2、失业人员进行求职登记,表明自己有主动求职的意愿;_x000D_ 3、社...查看全文

如何领取失业金

法律分析: 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人员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之后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失业人员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失业金如何领取

法律分析:深圳失业金如何领取失业金领取,必须是在已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且非个人意愿解除劳动关系才能领取,累计缴费达到一年,你如果自己辞职或者合同到期个人不续签,是不能领取失业金的。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失业金如何领取

法律分析: 劳动者按规定参加了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及其以上的,可以领取失业金。 具体的领取方式:符合失业金领取条件的,需要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身份证、户口本、照片等向参保地市社保机构申请领取失...查看全文

失业金如何领取

法律分析:深圳失业金如何领取失业金领取,必须是在已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且非个人意愿解除劳动关系才能领取,累计缴费达到一年,你如果自己辞职或者合同到期个人不续签,是不能领取失业金的。【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失业多久才能领取失业补助金

一、失业后多久之内可以申请领取失业金      失业后需办理失业登记,办理失业登记以后一般一个月左右可以拿到失业金。劳动者自与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7日...查看全文

失业后如何领取失业金?

《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不是随时可以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人员需要持本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具备参加失业保险、非因个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愿意接受职业培训和求职的失业...查看全文

失业了如何领取失业金

法律分析: 当事人失业了,可携带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身份证、户口本、照片等向参保地的社保机构来申请领取失业金。但失业人员经过失业登记之后方能领取到失业金。一般在办理失业登记后的次月领取,是打卡发放的。 法律依据: 《失业保险条例》...查看全文

失业了如何领取失业金

法律分析: 失业了领取失业金可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身份证、户口本、照片等向参保地市社保机构申请领取失业金,失业人员经过失业登记和培训之后方能领取到失业金。一般在办理失业后次月领取,是打卡发放,按月在当地领取。 法律依据: 《失...查看全文

失业了如何领取失业金

法律分析:失业了领取失业金可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身份证、户口本、照片等向参保地市社保机构申请领取失业金,失业人员经过失业登记和培训之后方能领取到失业金。一般在办理失业后次月领取,是打卡发放,按月在当地领取。...查看全文

失业金如何领取呢?

律师分析: 一、 社保局规定办理失业报备。这需要公司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前15日内出面派员到各失业保险交纳地的社保局办理,办理报备不直接对失业本人。如果办理总人数超过8名,公司人事部还得提前通知社保局预约报备。公司随后在办理员工离职...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周彤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行政诉讼、行政诉讼

已服务22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