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被判拘役后该如何执行?

律师回答

怀孕的妇女判处拘役后,可以先暂予监外执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判拘役怎么执行

首先,拘役刑不在监狱执行,而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这里所说的就近执行,是指由犯罪分子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的公安机关设置的拘役所执行,没有建立拘役所的,可在公安机关的看守所执行。其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每月可回家一至二天,而且可酌量发放给劳动报酬。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回家的天数,应当计算在刑期之内。同时要组织参加生产劳动,并根据每个人的劳动表现等情况酌量发放给报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规定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不是必须发给报酬。这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同工同酬的规定,是有差别的。最后,被判处拘役刑的犯罪分子,其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之前羁押一日可折抵刑期一日。

判拘役缓刑怎么执行

拘役缓刑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判拘役如何执行

根据《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执行方式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孕妇杀人怎么判

孕妇杀人触犯的罪名是故意杀人罪,并不会因为是孕妇而变更罪名,但会影响刑罚。判刑标准要根据具体案件中,故意杀人的动机、手段、情节等来综合考量。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可以将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谋财型杀人案件、复仇型杀人案件、情欲型杀人案件、遗弃型杀人案件、迷信型杀人案件、寻衅斗殴型杀人案件等其他类型杀人案件。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我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换言之,即使孕妇杀人,采用的是手段特别恶劣、影响极其残忍,只要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都不适用死刑。

法院判拘役后多久执行

判决生效后执行。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孕妇判拘役怎么执行

法律解析: 孕妇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可以被刑事拘留及判处相应刑罚。但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怀孕女性,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会被宣告缓刑。如果被宣告缓刑,那就需要遵守下面的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查看全文

孕妇判拘役怎么执行?

律师分析: 孕妇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可以被刑事拘留及判处相应刑罚。但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怀孕女性,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会被宣告缓刑。如果被宣告缓刑,那就需要遵守下面的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查看全文

孕妇判拘役怎么执行

法律分析:孕妇判拘役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被判处拘役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拘役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作出;拘役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由监狱或者看...查看全文

怀孕的妇女如何执行拘役

怀孕的妇女判处拘役后,可以先暂予监外执行。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收监: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有关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 (三)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查看全文

被判处拘役的该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在犯罪分子家附近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酌量给犯罪分子发报酬。法律依据:《刑法》第四十二条_x...查看全文

被判拘役如何执行

法律解析: 拘役刑不在监狱执行,而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执行方式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这里所说的就近执行,是指由犯罪分子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的公安机关设置的拘役所执行,没有建立拘役所的,可在公安机关的看守所执行。 【法...查看全文

被判拘役如何执行?

律师分析: 拘役刑不在监狱执行,而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执行方式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这里所说的就近执行,是指由犯罪分子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的公安机关设置的拘役所执行,没有建立拘役所的,可在公安机关的看守所执行。 【法...查看全文

被判拘役的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被判拘役的,应这样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应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此外,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拘役该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拘役的执行为由公安机关押送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就近执行。根据《刑法》对于拘役的规定,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判处拘役应该如何执行?

首先,拘役刑不在监狱执行,而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这里所说的就近执行,是指由犯罪分子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的公安机关设置的拘役所执行,没有建立拘役所的,可在公安机关的看守所执行。其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每月可回家一至...查看全文

被判处拘役的如何执行

法律解析: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查看全文

被判处拘役的如何执行

法律解析: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查看全文

被判处拘役的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被判处拘役的执行:短暂拘留犯罪人员,就近拘禁并强制参加劳动。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酒驾被判拘役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因酒驾被判拘役的,应当由公安机关就近进行执行。根据《刑法》对于拘役的相关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查看全文

拘役应该如何执行?

《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拘役怎么执行 《刑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查看全文

拘役应该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 拘役犯刑期由公安机关执行,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被判拘役,刑期从人民法院的判决之日起生效,但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的,其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在刑期执行期间,刑法还规定准许其每月回家与亲人团...查看全文

拘役应该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拘役应由公安机关在犯罪分子的居住地就近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回家一至二天,每月回家的天数,应当计算在刑期之内。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积极参加劳动的,公安机关可以适量给予劳动报酬。法...查看全文

被判拘役的罪犯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被判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行为人被判处拘役的,应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执行期间,拘役犯还可以每月回家1-2天;参加劳动的还可以酌量获取报酬。执行的刑期一般为1-6个月,自判决执行...查看全文

孕妇被判刑后应该如何处理?

孕妇判刑后,除缓刑外,通常会暂予监外执行,直到怀孕、哺乳婴儿的情况消失。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判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如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或怀孕、哺乳婴儿的妇女等情况,可暂予监外执行。...查看全文

判拘役的如何执行

法律分析:犯罪人被判拘役的,依法由公安机关在其居住地就近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拘役执行期间,公安机关可以允许犯罪嫌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犯罪嫌疑人认真、积极参加劳动的,可以按照其工作成果酌量发给报酬。...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赵彦茹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11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