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能否报警?

律师回答
摘要: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和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包括报告活动情况、不得离开居住地、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或伪造证据等。执行机关和考察机关有权对其进行监督和限制,如不得进入特定场所、与特定人员会见或通信、从事特定活动等。违反规定者可能面临保证金没收、重新交纳保证金、监视居住、逮捕等处罚。
酒店入住系统与公安局联网的,会立马报警。当然前提是你跟执行机关已经打过报告,得到同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延伸阅读
结语:酒店入住系统与公安局联网,确保了安全监控的实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一系列规定。同样,《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有明确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根据案件情况,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施加限制。对于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情况,相应的处罚也将予以执行。这些规定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三节 监视居住 第一百一十一条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有碍侦查”:
(一)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二)可能引起犯罪嫌疑人自残、自杀或者逃跑的;
(三)可能引起同案犯逃避、妨碍侦查的;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住处执行监视居住有人身危险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属或者所在单位人员与犯罪有牵连的。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支付费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七条 需要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的,应当记录在案,并在提请批准逮捕书中写明有关情况。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一十八条 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并得到法律帮助,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和隐私,尊重其人格尊严。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缓刑期间住宾馆会报警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再判缓刑

法律解析: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再判缓刑

法律解析: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再判缓刑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再判缓刑?

律师分析: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查看全文

保释期间能否报警?

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要求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需遵守规定,如不得离开所在地、及时报告住址变动、配合传讯等,同时不得干扰证人作证、毁灭证据或串供。报警行为在...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自卫?

被人故意伤害,缓刑者也可以正当防卫,但需注意防卫限度。缓刑期间若被打,受害人可报案,追究打人者法律责任。若导致轻伤以上后果,涉嫌故意伤害罪,将刑事追责;若不构成犯罪,打人者将受治安处罚。...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收监?

缓刑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但在缓刑期间若违反法律规定,缓刑将被撤销。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是两种不同的拘留方式,前者与刑事诉讼相关,后者与治安管理相关。撤销缓刑的情况包括再犯罪、发现漏罪和严重违规。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犯罪情节...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结婚

法律分析: 可以结婚,缓刑期间可以结婚的。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婚姻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服刑人员可以办理婚姻登记。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也可以办理婚姻登记。【法律依据::】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婚姻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驾车?

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在遵守法律、报告活动情况等方面与正常人无大区别,但不能出国、离开居住地。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不适用于中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开车?

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除了离开居住地需报批外,其他权利与正常人无太大区别。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不适用于中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贷款?

缓刑期间不能申请买房贷款,借贷者需要在缓刑期后才能申请贷款。贷款买房的条件包括年龄、刑事能力、身份证、征信记录、稳定职业和收入、购房合同和首付能力。缓刑期间需遵守法律规定,报告活动情况,离开居住地需经批准。违反监管规定且情节严重者...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嫖娼?

本文讲述了嫖娼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处罚情况。嫖娼虽然属于违法行为,但并没有列入刑法,因此不会被判定为犯罪行为。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嫖娼被捉的会受到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和罚款,情节较轻的则需要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如果对这...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去KTV?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缓刑期间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自己活动,但活动范围不能超出居住的市、县。如果需要去外地,需要经过执行机关的批准。此外,宣告缓刑的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取保?

缓刑是对犯罪分子在一定考验期内进行社会纠正的一种制度。在缓刑期间,如果没有新犯罪行为,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然而,如果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将撤销缓刑并根据法律作出新的判决。缓刑不适用于累犯,而对于缓刑期间再次犯罪的人,则不可能再被取...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出境

本文介绍了缓刑的相关规定和制度。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请假?

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可以遵守一定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请假外出。宣告缓刑的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以及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同时,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需要遵守特定活动禁止规定。...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能否离开?

缓刑期间可以外出,但需遵守规定。离开所在地需报告并获批准。法律未禁止缓刑犯外出,但需遵守规定,仍在考验期。选择不报告或未获批准外出可能导致缓刑撤销。...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犯罪能否再判缓刑

法律分析:   如果再次犯罪应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不会判处缓刑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缓刑书面警告是否可以撤销缓刑?

缓刑的主要规定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并服从监督。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犯罪分子犯新罪或违反缓刑监督规定,情节严重的话,缓刑可能会被撤销,原判刑罚将执行。...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罗晓丰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经济纠纷、经济纠纷

已服务14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