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继承人对遗产有异议如何诉讼

律师回答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继承人对遗产有异议的诉讼程序和法院管辖权。继承人可以起诉分割遗产,提供起诉书等材料,并根据被告住所地或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权进行诉讼。遗产分割诉讼的结案时间根据不同程序而定,一般为六个月或三个月。
一、民法典中继承人对遗产有异议如何诉讼
如果继承人对遗产有异议,起诉分割遗产的,要写起诉书,确定法院管辖权后,向有管辖权法院起诉,提供起诉书等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继承处理方式】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一般地域管辖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三十三条专属管辖
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遗产分割诉讼多久结案
遗产分割一般属于民事案件,其结案时间参考如下: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
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十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但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
延伸阅读
结语:民法典规定,继承人如对遗产有异议,可通过起诉分割遗产的方式解决。起诉时需准备起诉书等材料,并确定法院管辖权后向其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对于继承遗产纠纷的诉讼,一般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遗产分割诉讼的结案时间根据不同审理程序而定,普通程序约为6个月,简易程序为3个月,特别程序为30日,可根据特殊情况延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中民事诉讼遗产继承如何反诉

民法典未对民事诉讼遗产继承反诉做出规定,而《民事诉讼法》则明确规定了遗产继承案件中被告的反诉程序。被告在反诉时需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并准备好相关资料和证据。在立案起诉阶段,原告需准备好相关资料和证据,并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庭审阶段中...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如何继承

民法典房产遗产继承的首先是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死者的配偶、死者的有血缘关系的子女、死者的亲生父亲和母亲,其次是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包括死者的兄弟和姐妹、死者的爷爷和奶奶、死者的外公和外婆,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继承诉讼如何申请执行

民法典中未规定遗产继承诉讼的执行方式,但《民事诉讼法》规定,如果被执行人逾期不执行遗产继承诉讼法院判决,申请人可在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遗产继承起诉流程包括立案起诉、庭审和诉讼执行阶段,其中需要整理资料和证据、书写起诉状,参加...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继承诉讼费判决如何分担

民法典未规定遗产继承诉讼费的分担方式,一般由败诉方承担,胜诉方自愿承担。遗产继承诉讼需要提交多种证据,包括死亡证明、遗产清单、债权债务证明、遗嘱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自然人如何继承遗产

法律分析:自然人继承遗产,一般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自然人如何继承遗产

遗产继承有三种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办理。继承人应和睦团结,协商处理遗产分割。如协商不成,可求调解或提起诉讼解决。...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继承诉讼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遗产继承诉讼一般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无遗嘱财产如何继承

法律分析: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没有立遗嘱的话由法定继承人均等继承遗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无遗嘱财产如何继承

无遗嘱财产法定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若无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继承如何做公证

法律分析:遗产继承做公证的方式:办理公证当事人须向公证处提交申请材料,提出公证申请。经公证处审核审批通过后,自受理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且依法办理公证的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无遗嘱财产如何继承

法律分析:无遗嘱财产的继承方式为:法定继承。且通常情况下,由第一顺序继承人来均等的继承,要是不存在第一顺序继承人或者其丧失、放弃了继承权的,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来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继承如何做公证

遗产继承需办理公证,申请人需向公证处提交申请材料并提出申请。公证处审核通过后,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公证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可被相反证据推翻。...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产权继承如何公证

法律分析:遗产产权继承公证的方式:由当事人申请,并提交身份证及相关材料,填写公证申请表,经公证处审核审批通过后,由公证处出具公证书。且出具公证书的期限为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个人遗产继承人在民法典中如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个人遗产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同时允许自然人通过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指定继承人或赠与其他组织、个人,还可以设立遗嘱信托。...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继承如何公证才有效

法律分析:遗产继承要想公证,需要当事人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的,应当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诉讼要哪些材料,遗产继承诉讼手续

民法典中遗产诉讼所需材料及遗产继承诉讼手续。需提供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遗嘱原件等材料。起诉状应恰当并包含合理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提交法院立案并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等待开庭通知。...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继承纠纷可以诉讼吗

法律分析:遗产继承纠纷可以诉讼处理。根据相关规定,在继承过程中,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遗产哪些人有继承权

法律分析:如下人员有继承权: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且前述继承人在不放弃继承,没有丧失继承权的情况下,才能拥有继承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事实婚姻如何继承遗产

法律分析:事实婚姻中的配偶要想继承遗产,需要当事人留有遗嘱。我国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诉讼继承房产如何登记民法典

一、房屋产权继承登记如何办 1、我国的《民法典》中所列遗产的范围中有房屋。所谓房屋的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其房产归其遗嘱继承人或法定继承人所有。因此,只有被继承人的房屋具有合法产权才能被继承。当继承发生时,如果有多个继承人,则...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