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合理使用法律制度概述

律师回答
摘要:中国著作权法合理使用条款的概述及著作权登记的重要性。著作权法第22条列举了12类合理使用行为,但对其他著作权人权利的保护不够明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1条进一步明确了合理使用行为不得损害著作权人的利益。为了保护智力成果,原创者应及时登记著作权,并做好布局,以便享受著作权红利。
中国著作权法并没有合理使用的一般条款,只是在《著作权法》(2010)第22条列举了12类合理使用的行为:
第22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同时,《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13)第21条的规定是对《著作权法》第22条“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的进一步明确:
第21条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虽然,著作权的产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但是当著作权产生了价值,就会被人争相使用。如果事先没有进行著作权登记,此时就会遇到维权的困扰。因此,为了保护好智力成果,需要原创者及时进行著作权登记,并做好著作权布局,准备好这些基本工作,日后就可以坐收著作权红利了。
延伸阅读
结语:中国著作权法虽然没有具体的合理使用条款,但第22条列举了12类合理使用行为。此外,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1条进一步明确了不得影响作品正常使用和不损害著作权人合法利益。保护著作权需要原创者及时登记和做好布局,以便日后享受著作权红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五十八条 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二百二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之一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二节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 第四十一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侵权的损害赔偿制度概述

《民法典》规定了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包括人身损害的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残疾和死亡的赔偿金,以及侵害财产的赔偿等。被侵权人死亡时,其近亲属有权请求赔偿。侵权人应当一次性支付赔偿费用,如有困难可分期支付或提供担保。此外,对故意侵害他...查看全文

债权债务法律知识概述

债权债务法律法规概述: 《民法典》规定了民事主体享有债权的权利,债权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产生。 《民法典》赋予被侵权人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权利。 对于共有的债权债务,《民法典》规定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概述

专利权转让合同的主旨是确保双方明确专利转让的条件和责任。合同内容包括专利信息、转让方式、资料交换、费用、违约赔偿、侵权和专利失效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转让方未交年费导致专利终止时,转让合同同时终止,需承担违约责任。...查看全文

离婚抚养权法律知识概述

如何争取抚养权:孩子意见、收入状况、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性格修养、文化程度等因素。离婚后,哺乳期内子女随母亲抚养。哺乳期后,法院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情况判决。...查看全文

子女抚养权法律知识概述

离婚后父母共同承担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双方的子女。对于抚养问题,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由法院根据最有利于子女的原则判决。尊重子女已满八周岁的真实意愿。...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核心

著作权出质人需满足法律要求,包括合法著作权所有人身份、书面合同登记等。出质后不得擅自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已出质的著作权财产权,质权人也不得擅自使用。债权消灭后,质权人应协助出质人注销登记。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但法人或组织有权...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法律分析: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是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鼓励发明创造;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法律分析: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是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鼓励发明创造;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作用。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概述

侵权行为责任的规定是,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行为人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也应承担侵权责任;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就要依照规定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分析: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保护商标专用权、鼓励发明创造;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条 为保护文学...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分析: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保护商标专用权、鼓励发明创造;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肖像权侵权法律制度概述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可以制作、使用、公开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明确禁止以丑化、污损或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未经同意不得使用他人肖像。第一千零二十条列举了合理实施肖像使用的情况,如...查看全文

没收财产法律制度概述

我国《刑法》规定,没收财产是指对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没收。对于没收全部财产的情况,需要保留犯罪分子及其扶养的家属的必需生活费用。此外,在判处没收财产时,不得没收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查看全文

婚姻财产法律制度概述

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以及其他应归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上述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并享有平等处理...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申请流程概述

商标申请流程包括:查询相似商标、提交申请材料、缴费、初审、实质审查、公告、核准注册。商标法规定申请人需填报商品类别和名称,商标局应在九个月内完成初步审定公告。...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概述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版权保护范围和保护期限,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如文字、音乐、舞蹈、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创作完成后,作者终身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在作者死后50年内转移。...查看全文

分裂法律制度概述

共有财产的分割方式有实物分割和变价分割。实物分割适用于可分物,按份额或平均地对共有财产进行实体分割。变价分割适用于不可分物,各共有人不愿取得共有财产时,将其以价格出售,然后对所得价款进行分割。作价补偿是指对于不可分物,共有人可以通...查看全文

定金法律制度概述

定金约定原则:定金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的20%,需书面约定。未履行债务方不能要求退还定金,履行债务方可收回或抵作价款。如接受定金方未履行债务,应双倍返还定金。...查看全文

彩礼法律制度概述

目前法律对彩礼有规定,并规定了彩礼返还条件;诈骗彩礼可被判刑;彩礼返还纠纷的管辖法院由被告住所地或原告住所地决定。登记结婚应以感情为核心,避免被物质利益所左右。...查看全文

农村村民法律知识概述

农村村民的法律概念及其权益保障。农村村民是指具有本地农村户口的居民,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迁入的农业户口农民等。他们享有自治权和申诉权,可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村民资格认定应考虑户籍信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