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有哪些关于公示催告的规定?

律师回答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应当停止支付,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利害关系人应当在公示催告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人民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后,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申请人或者申报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仲裁有哪些规定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或裁或诉二选一,撤销裁决应再审,专属管辖可突破,裁前保全须谨慎等。

《民诉解释》第二百一十五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其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但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不成立、无效、失效、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除外。

民事诉讼法代理公民是怎样规定的

公民代理诉讼是指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亲属或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与其他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可以担任公民代理。

一、“近亲属”的范围:近亲属按照我国的法律是指当事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二、“工作人员”的范围:这里指的是当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当事人时,与涉案法人或其他组织存在劳动或人事关系的人员。应当提交能够证明受委托人系其单位和其他组织工作人员的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关系等证明材料。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这个规定主要是要避免外国人等以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团体推荐的身份进行代理。在实践中应当审查所在社区、单位及有关社会团体的推荐书及其理由。

民事诉讼有哪些程序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第一审普序、简易程序、特别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七种。

代理的民事诉讼权限有哪些

委托人的授权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两种。

(一)一般授权是指委托诉讼代理人完成一般的诉讼行为,这些行为一般不直接涉及委托人实体利益,如调查收集、提供证据,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异议等。

(二)特别授权是指诉讼代理人完成某些重要的、涉及委托人实体利益的诉讼行为,如代理当事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等。

(三)委托人作特别授权时,必须在授权书上写明具体的事项,若委托人在授权书上仅写明“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应视为一般授权。

(四)委托诉讼代理人只能在当事人授权范围内代理进行诉讼活动,其超越代理权限所实施的诉讼行为,除非得到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否则便属于无效诉讼行为,由其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诉讼时效20年的规定是怎样的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申请公示催告的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申请公示催告的规定有申请的理由是票据持有人的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申请需要递交申请书;法院受理后需要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一、法院一般要多久才会发支付令?法院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公告送达的规定

公告送达是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送达方式,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在案卷中记录原因和经过,并明确公告送达的原因、起诉或上诉要点,以及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仲裁的规定有哪些?

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或裁或诉二选一,撤销裁决应再审,专属管辖可突破,裁前保全须谨慎等。 《民诉解释》第二百一十五条 依照民...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仲裁有哪些规定

仲裁是一种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给第三方进行评判和裁决的解决争议方法。根据《民诉解释》第215条规定,如果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时,法院应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只有在仲裁条款或协...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有哪些关于送达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关于第三人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在民事的诉讼法中有一种当事人叫做第三人,这个第三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这个第三人有着独立的请求权,这个第三人必须要有合理的证据证明这东西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的,这样才能请求独立诉讼权。 我们都...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状中关于证据有哪些规定?

民事诉讼状证据的规定是: 1.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2.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3.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公告送达的规定是什么?

公告送达是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无法用其他方式送达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公告可以在法院公告栏、报纸等公共场所进行,必须明确说明起诉要点、答辩期限、出庭要求等信息。在国内,公告送达经过60天视为送达,涉外民事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律师分析: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解析: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抗诉的规定

民事抗诉范围应明确为事后监督,对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进行监督,而非事前、事中或全程监督。检察院可向同级法院发出检察建议,认为符合抗诉条件的生效民事裁判及调解书。...查看全文

民诉法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有哪些

民诉法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有哪些根据民诉法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诉讼公告的规定

诉讼公告期为六十天,公告即视为送达。公告方式包括张贴在法院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或在报纸上刊登。若法律有特殊要求,需按要求方式进行公告。当事人在公告后六十天内未获知具体情况,视为已知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公告期间的相关规定

本文讲述了无法确定送达人的公告送达和债权转让公告的期限。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送达,法院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程序。对于债权转让公告,虽然法律未明确规定期限,但可以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中公告送达的期限,即自发出公告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诉讼抗诉的法律规定

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判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方式,包括上诉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民事诉讼法》第208-213条规定了抗诉的具体内容。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法院的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符合...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关于中止审理的规定有哪些情形?

民事诉讼法规定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中止后,待原因消除可恢复诉讼。法院需通知继承人参与诉讼,其行为有效。适用解释中规定法院应裁定指定管辖,并中止审理。开庭审理中遇到无法继续的情况,称为中止审...查看全文

2023新民事诉讼法关于反诉的规定有哪些

新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原告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被告承认或反驳诉讼请求并提起反诉的权利;反诉与反驳的区别在于性质、前提和目的不同;不适用反诉的案件包括无被告称谓、特别程序审理、婚姻家庭关系人身权、赡养抚养扶养案件以及轻微刑事案件。...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据有哪些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可被分为八种,分别是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如下: 1、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2、证据的关联性; 3...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