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票收入申报有风险吗

律师回答
摘要:企业隐匿收入有风险。最大风险是纳税问题,企业应按无票收入核算并申报税费。偷税行为将面临税务机关的追缴税款、滞纳金以及法律追责。签订销售合同时应请专业人员检查,明确条款解释、支付期限等,避免后期发生争议。确保合同中名词清晰,正确适用政策,并保留书面说明材料。
有些企业会存在一些隐匿收入,例如卖了一批货,对方不需要发票,那么企业就因此不入账,甚至将货款打入私人账户,以此减少交税,这样的行为会有风险吗?
当然有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纳税的风险。企业销售货物未开具发票的,企业应当作为无票收入来核算并申报税费。如果企业的无票收入,有据实缴纳各项税费,则本身没有税务风险,如果企业的无票收入没有据实申报,有偷税漏税的行为,则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相关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说到底,就是有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补缴税款,同时征收滞纳金。
另外,在签订销售合同之初,一定要请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检查,包扣财务人员以及法务,因为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发生争议。例如,约定销售数量为10车,那么这个车就要进行解释,车的尺寸,大小、类型都要明确。或者,约定付款期限为五日后,那么这个期限最好约定上限而不是下限,否则一年也是五日后。再或者,约定给承租方出租物,既包含地上建筑物,也包含车辆,约定对方开具9%的发票。由于属于不同的税率在后期就会存在问题。
总之,一定要对合同里的名词进行解释清楚,对适用的各项政策要正确,尽量保留书面的说明材料。
延伸阅读
结语:合理合法地遵守税务规定是企业应当重视的问题。企业在销售货物时,如果存在不开具发票、私自打款到私人账户等隐匿收入的行为,将面临纳税风险。根据相关规定,偷税行为将面临税务机关的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可能构成犯罪。因此,企业应当将无票收入作为无票收入来核算并申报税费,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此外,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应请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检查,确保合同条款明确,避免后期因条款问题引发的争议。总之,企业应正确理解税务政策,遵守税法规定,并保留相关的书面说明材料,以确保合规经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三章 本票 第七十六条 【本票的相应记载事项】本票上记载付款地、出票地等事项的,应当清楚、明确。
本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为付款地。
本票上未记载出票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为出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五章 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第九十四条 【涉外票据及其法律适用】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依照本章的规定确定。
前款所称涉外票据,是指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行为中,既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又有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票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开票收入申报有税务风险吗

律师分析: 未开票收入指的是个人或企业从事某些业务时没有发票或者收据而获得的收入。未开票收入的申报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因为税务机关会对纳税人的财务数据进行核实,如果发现未开票收入被隐瞒而未申报缴税,就可能会被处以罚款甚至是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未开票收入申报有税务风险嘛

律师解答: 未开票收入指的是个人或企业从事某些业务时没有发票或者收据而获得的收入。未开票收入的申报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因为税务机关会对纳税人的财务数据进行核实,如果发现未开票收入被隐瞒而未申报缴税,就可能会被处以罚款甚至是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未开票收入太多,有风险吗?

个人不可开具发票,需前往地方税务局代开。步骤:1.填写《代开发票申请表》;2.提供合法身份证明和购物确认证明或购销合同。税率约为8%。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三联构成:发票联用于核算采购成本和进项税额;抵扣联用于报送和备查;记账联用于核算...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怎么报税

法律分析:无票收入根据相关收款凭证和财产往来的相关证明计算应纳税所得之后向税务部门报税。无票收入也是要报税的,无票收入和正常开票收入一样,正常核算并纳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如何报税

无票收入如何报税 做无票收入,需要交税,在凭证摘要里注明一下“本月无票收入”,分录与开票收入分录做法一样。 无票收入就是不开发票的收入,通常是付款人不需要发票。对于这种收入应与开票收入一样,正常核算并纳税,做账依据有收款单及你的履...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怎么报税

无票收入怎么报税 做无票收入,需要交税,在凭证摘要里注明一下“本月无票收入”,分录与开票收入分录做法一样。 无票收入就是不开发票的收入,通常是付款人不需要发票。对于这种收入应与开票收入一样,正常核算并纳税,做账依据有收款单及你的履...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怎样报税

无票收入怎样报税 做无票收入,需要交税,在凭证摘要里注明一下“本月无票收入”,分录与开票收入分录做法一样。 无票收入就是不开发票的收入,通常是付款人不需要发票。对于这种收入应与开票收入一样,正常核算并纳税,做账依据有收款单及你的履...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怎么报税?

律师分析: 企业取得收入需要开具对应业务发票,如果对方不需要发票,也按实际收入来确认收入及缴纳税金。无票收入入账前,应确认清楚,对方是否在今后会要发票,确认需要发票的话可以留到开票后再做收入,避免进行调整。纳税人的申报表,不开票的...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怎么报税

法律分析:企业取得收入需要开具对应业务发票,如果对方不需要发票,也按实际收入来确认收入及缴纳税金。无票收入入账前,应确认清楚,对方是否在今后会要发票,确认需要发票的话可以留到开票后再做收入,避免进行调整。纳税人的申报表,不...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

1、无票收入指企业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未开具发票的不含增值税收入。      2、无票收入,只是形式上没有开具发票,但是收入确认的实质与其他类型的收入是一致的,必...查看全文

无收入需要申报个税吗

一间公司的财务报税做账是她主要的工作,有些老板也会在公司员工里,但是老板并没有拿实际的工资,而工作人员上又有他,很多人就会关心报税的问题。那么,老板没有工资要报个人所得税吗?律师详细告诉你有关知识。 老板没有工资要报个人所得税吗...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不报税后果

法律分析:无票收入不报税后果: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以罚款;不能领养老保险;不能贷款买房;法人会被进黑名单、限制高消费;无法申报工商年报和变更业务;不能享受政府资助;不能开设公司银行账户;长期不管会导致公司被吊销;其他。...查看全文

一般纳税人无票收入怎么填申报表

税务申报中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的填报要点,小规模纳税人填写在第6项,一般纳税人填写在第9栏,但零税率销售额不包括出口货物。进项税额可抵扣销项税额,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买价和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以及...查看全文

增值税无票收入申报表中如何填写?

申报表中填写无票收入金额的附表是纳税申报的一部分。申报表包括纳税人信息、税种、税目、应纳税项目、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款等内容。不同类型的申报表还包括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应纳税所得额等信息。...查看全文

小规模无票收入纳税申报表怎么填

纳税人根据不同纳税类型填写相应的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填写免税销售额,一般纳税人填写免税货物销售额,但不包括出口货物销售额。进项税额可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税额,以及按农产品买价和...查看全文

小规模纳税人的无票收入怎样申报

无票收入指的是企业或个人不开具发票而取得的收入,通常又称为“黑收入。如何合理避税是企业或个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其中,正确申报是避税的基础,应当按照税务部门规定的申报方式和要求进行申报。...查看全文

给他人报销发票有风险吗?

发票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有危险。违反规定将面临罚款,最高可达50万元,并可能被没收违法所得。发票具有合法性、真实性、统一性、及时性等特征,是会计原始凭证之一,财务管理工具,税务征收依据,以及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查看全文

企业无票收入怎么报税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税收具有强制性,只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都需要缴纳一定的税收。那么,无票收入怎么报税呢?在此,律师为大家整理了无票收入怎么报税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无票收入怎么报税 做...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应该怎么报税

无票收入应该怎么报税 做无票收入,需要交税,在凭证摘要里注明一下“本月无票收入”,分录与开票收入分录做法一样。 无票收入就是不开发票的收入,通常是付款人不需要发票。对于这种收入应与开票收入一样,正常核算并纳税,做账依据有收款单及你...查看全文

无票收入如何做账报税

无票收入根据相关收款凭证和财产往来的相关证明计算应纳税所得之后向税务部门报税。无票收入也是要报税的,无票收入和正常开票收入一样,正常核算并纳税。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刘盛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139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