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反诉当事人的范围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第二百三十三条 反诉的当事人应当限于本诉的当事人的范围。

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反诉应由其他人民法院专属管辖,或者与本诉的诉讼标的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理由无关联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诉。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第一百四十条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反诉的目的,在于抵销、吞并本诉,使本诉失去作用,这样会使原告的起诉失去实际意义。如果两种事实没有牵联,如原告起诉,请求法院确认被告居住的房屋所有权是他的,被告又要求原告,必须偿还欠款。这两问题没有联系,被告提出还债问题不是反诉,如有必要,应另案起诉。被告提出反诉后,原告提起的诉讼为本诉。反诉和本诉同时存在,可合并审理,但应分别审查、判处。每一方当事人,既是原告,又是被告,既享有原、被告的权利,又承担原、被告的义务。除了民事案件、经济案件中的被告有权提起反诉外,刑事自诉案件中的被告人也有权提起反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是根据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制定的,旨在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对民事诉讼法进行解释。...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司法解释

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民事诉讼,解决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在实体法上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在程序上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诉讼证据、先行给付、诉讼保全、调解、和解、撤诉反诉等。...查看全文

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司法解释

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首先是一种民事诉讼。这种诉讼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是民事损害赔偿。在实体法上应当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在程序上,除刑事诉讼法有特殊规定的以外,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诉讼证据、先行给付、诉...查看全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司法解释?

律师分析: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适用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了物质损失,且被告人并未因此占有或者获得被害人的财物的情形。在具体范围上,则只赔偿因犯罪行为而导致的直接物质损失,精神损失并不在赔偿之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3.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在民事...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共分23章552条,是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从2015年2月4日起正式实施。...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3.民事诉讼当事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1.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诉讼地位平等,也就是诉讼权利和义务平等。 2.诉讼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虽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诉讼称谓,但在有关诉讼过程中的诉讼地位是平等的,不分优劣和高低。 3.民事诉讼当事人...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的范围是什么?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分别代表诉讼的发起、被控侵权和利害关系者。诉讼代理人、证人和鉴定人等不属于当事人。不同程序中,称呼有所不同,如第一审称原告、被告,上诉程序称上诉人、被上诉人。执行程序称申请人、被申请人。...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解释中辩护人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解释中辩护人范围及近亲属担任辩护人是否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根据刑事诉讼法,辩护人可以是律师、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监护人或亲友。被剥夺自由或执行刑罚的人不能担任辩护人。近亲属担任辩护人可以会见犯罪嫌...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范围

根据民事诉讼法,对于民事案件的管辖有以下规定: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处理第一审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处理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其管辖的案件;而最高人民法院则负责审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查看全文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范围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下列人或者机关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的人。例如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等案件中的被害人。被害人死亡的,如交通肇事、故意杀人案件,则由其近亲属...查看全文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法律解析: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管辖、回避、诉讼参加人、证据、期间和送达、调解、保全和先予执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24

法律分析,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通过并生效,由于新法的实施,适用法律以及审判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结合法院的审判实际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新法实施后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目前最新的新法解释...查看全文

民诉当事人的范围

律师分析: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称为原告。与原告相对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权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称为被告。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查看全文

民诉当事人的范围

新《民事诉讼法》第58条修改了诉讼代理人的范围,限定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取消了经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作为委托代理人的规定。这一修改是为了规范诉讼代理活动,解决代理人素质参差...查看全文

民诉当事人的范围?

律师解答: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称为原告。与原告相对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权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称为被告。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查看全文

民诉当事人的范围

1.公民。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须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2.法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法人的正职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没有正职负责...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律师分析: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是为了对该法律进行具体的实施和解释而制定的,其核心作用是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文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为法官们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提供指引和帮助。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解释主要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各级人民法院...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