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如何应对诉讼撤诉?

律师回答
摘要:撤诉的法律后果有两方面:一是撤诉导致诉讼程序终结;二是一旦法院准许原告撤诉,再次起诉将不被受理。刑事诉讼法对自诉案件的处理也有相应规定,如果自诉人无法提供足够证据或拒不到庭,法院会裁定撤诉。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
就一审的撤诉而言,撤诉具有两方面的法律后果。
其一,无论是原告申请撤诉得到法院裁定准予撤诉,还是按撤诉处理,其直接的法律后果都是导致诉讼程序的终结。
其二,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一条人民法院对于自诉案件进行审查后,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案件,应当开庭审判;
(二)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证据有疑问,需要调查核实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
第二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本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延伸阅读
撤诉行为对案件进展的影响及相关法律后果
撤诉行为对案件进展的影响及相关法律后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原告决定撤回起诉时,案件的进展将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撤诉会导致案件的终结,法院将不再继续审理该案。原告可能因此失去了追求自己权益的机会。其次,撤诉可能会对被告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被告同意撤诉,那么案件将会终结,被告不再需要为此案进行辩护。然而,如果被告不同意撤诉,法院可能会判决继续审理案件。此外,撤诉行为还可能对原告产生一些负面的法律后果,例如可能需要承担对方的诉讼费用等。总之,撤诉行为对案件进展和相关法律后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语:撤诉行为对案件进展和相关法律后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撤诉导致案件终结,原告可能失去维护权益的机会。被告同意撤诉则不再需要辩护,但如不同意,法院可能继续审理。此外,撤诉还可能对原告带来负面后果,如需承担对方诉讼费用等。撤诉行为的影响需谨慎考虑。
法律依据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修订):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三)涉案物品清单;
(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修订):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20修订):第一条 为了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惩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其他罪,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面临离婚诉讼,当事人应如何应对?

本文为一篇离婚起诉书,原告和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λ和住址,以及诉讼代理人的姓名、职业、住址、工作单λ、代理权的范围和与原告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告和被告人的婚姻状况和离婚的具体理由,包括婚姻状况、离婚理由...查看全文

当事人对诉讼费用应如何负担

一、当事人对诉讼费用应如何负担?1、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后,一般由提起诉讼的原告预交案件受理费,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预交诉讼费用通知的次日起7日内预交。被告提出反诉的,由反诉人向人民法院提交反诉状时预交。双方当事人都提出...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当事人如何申请撤诉?

离婚诉讼的当事人在宣判前可以申请撤诉,是否准许由法院裁定。起诉离婚后,原告可以申请撤诉,经法院准许后可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或存在重婚、家庭暴力等情形...查看全文

如何向对方提起诉讼,当事人如何起诉对方,应该如何起诉对方

起诉欠款的流程包括准备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前往被告住所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相关文件,法院审核后立案并进行开庭审理,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如对方不上诉则判决生效,若对方不履行还款义务,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如何应对交通事故诉讼?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被告有责任积极应对诉讼。需要确定原告和被告在主体资格方面是否合法、有效。然后,注意辨明受诉法院是否有管辖权。如果认为管辖法院可能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判决的,可以申请“管辖异议”。...查看全文

法院起诉,当事人如何应对?

法院通常会通过电话通知当事人领取传票,但不会用电话语音作为传票。如果当事人无法亲自领取,可以找家人代为领取或邮寄送达。立案后被告应在七日内收到起诉书,如果无法送达,将进行公告送达。...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当事人如何参与诉讼?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步骤:书写起诉状,准备双方身份证复印件和相关证据,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对起诉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将在7天内受理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条件的将在7天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以上诉。...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如何撤诉?

律师分析: 在民事案件中,只有原告可以提出撤诉,被告及第三人都不可以。原告可以向承办法官提出口头或面申请,实务中一般要求书面申请,申请撤回起诉,由法院裁定是否准许撤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查看全文

撤销权诉讼当事人地位如何确定

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权人撤销权的...查看全文

撤销权诉讼当事人地位如何确定?

律师分析: 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查看全文

被上诉人应当如何应对上诉状?

提交答辩状是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步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应在五日内将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有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如果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不会影响法院的审理。...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中,当事人可以何时撤诉?

离婚诉讼中,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在起诉后可以申请撤诉,但需满足条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申请人是当事人本人或其代理人,且自愿且不侵犯他人权益,可以在宣判前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一旦准予撤诉,案件终结,6个月内不再...查看全文

在离婚诉讼中,当事人如何应对出庭问题

原告不出庭时,可以由诉讼代理人代为出庭,否则法院将视为撤诉处理;被告不出庭时,可以缺席判决,但若涉及赡养等义务或无法查清案情,可拘传被告;若被告下落不明,法院可采用公告送达程序,并在公告期满后缺席判决。...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中,当事人一方不同意如何应对?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需要经过两次诉讼,第一次诉讼一般不会判决离婚,第二次诉讼一般会判决离婚。在第一次诉讼判决不离后,需要等判决书生效满6个月后才能提起第二次离婚。如果没有公告送达等事件的发生,整个过程将经一年的时间。根据《民法典》第一...查看全文

当事人如何应对被告不出庭的离婚诉讼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如果被告经传票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在未经法庭许可的情况下中途退庭,法院可以进行缺席判决。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9条规定,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法院经过两次传票传唤后,如果无正当理由拒不...查看全文

诉讼当事人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分析。诉讼当事人是诉讼活动不可或缺的参加者,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执或引起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和进行诉讼,并接受法院裁判拘束的人,最常见的就是指诉讼的原、被告双...查看全文

当事人如何选择诉讼?

离婚诉讼管辖权原则: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查看全文

债权人撤销权诉讼中当事人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 债权人撤销权诉讼中当事人的规定:如果债务人恶意减少财产或者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债权人可以以债务人为被告,获利第三方为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行使法定撤销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 债务人以放...查看全文

当事人如何应对刑事诉讼中的否认犯罪指控?

中国刑事诉讼法重视被告人口供作为法定证据,但其真实性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来判断。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有罪,反之可以定罪。对于被迫吸毒等情况,可以通过证人证言、录音或摄像等方式取证。总之,判决案件需重视证据和调查研究,不仅仅依...查看全文

当事人撤诉后诉讼费能退么?

一、撤诉后诉讼费能退么? 1、撤诉后诉讼费能退,根据《诉讼费缴纳形式》第十五条规定:“以调解形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缴纳案件受理费。”符合这个规定,申请撤诉可以让法院退还一半的诉讼费。 2、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