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农民工工资支付令申请的条件

律师回答
摘要: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时,可以通过提供证据向法院申请劳动仲裁或支付令。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包括没有其他债务纠纷且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恶意拖欠工资的处理办法包括电话投诉、申请支付令、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途径。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还可以要求单位加付赔偿金。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令申请的条件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只要提供能证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据,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劳动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申请支付令条件
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第二百一十五条受理支付令申请
债权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债权人是否受理。
二、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处理办法
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还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5、按上述途径索取工资的同时,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
延伸阅读
结语:通过以上途径索取工资的同时,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您加付赔偿金。在处理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时,您可以选择电话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民事诉讼等方式,以维护自身权益。请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法律的保护下争取应得的工资和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农民工工资能否申请支付令?

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及维权途径。 简短概括:农民工可以申请支付令追讨拖欠工资,劳动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投诉、行政复议、仲裁和法院审判等途径解决。...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资如何申请支付令15315

农民工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应受理并在15日内发出支付令。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申请支付令,法院将依法发出。...查看全文

农民工工资是否可以申请支付令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农民工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向用人单位追讨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查看全文

农民工如何申请支付令

农民工申请支付令应当在申请书中写明请求给付金钱的数额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然后将申请书提交给法院。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查看全文

欠工资法院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一、欠工资怎么申请支付令 欠工资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没有规定申请支付令的程序,只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因此,可以理解为劳动者申请支付令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查看全文

农民工薪资是否可以申请支付令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薪资的,农民工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向用人单位追讨薪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章,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查看全文

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令

法律分析: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查看全文

支付令申请的条件

法律分析: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以及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符合上述条件的,债权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法律分析: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的只能是金钱和有价证券;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不存在对待给付;请求给付的金钱和有价证券已到期并且数额确定并写明了请求根据的事实、证据的;债务人在我国境内且未下落不明;支付令必须能...查看全文

支付令申请的条件

法律分析:欠钱1200不还应先行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符合申请支付令的条件的,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向他发出支付令,但若不满足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应当及时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查看全文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律师分析: 1、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的只能是金钱或者汇票、本票、支票、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款单等有价证券。其他物的给付请求或者行为给付请求,不得适用督促程序。 2、请求给付的金钱和有价证券已到期并且数额确定并写明了请求根...查看全文

支付令申请的条件

法律分析:欠钱1200不还应先行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符合申请支付令的条件的,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向他发出支付令,但若不满足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应当及时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农民工申请法院工资支付令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可以通过提供证据向法院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并索赔,如不赔偿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还可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申请支付令条件?

律师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提出支付令的申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的标的必须是金钱和汇票、本票、支票以及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款单等有价证券。金...查看全文

申请支付令条件

律师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提出支付令的申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的标的必须是金钱和汇票、本票、支票以及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款单等...查看全文

2023劳动报酬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劳动报酬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及拖欠工资申请劳动仲裁的注意事项。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支付工资,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依法申请支付令。劳动仲裁需注意时效和提供材料,包括申诉表、申诉书、身份证明、委托书、被诉人注册信息、劳动关系证明等。...查看全文

申请工资支付令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程序及公司拖欠工资的补偿措施。申请支付令需要准备相关材料并提交给法院,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发出支付令。公司拖欠工资的补偿包括加发经济补偿金、支付差额部分工资、加付赔偿金等。...查看全文

工资能申请支付令吗

工资拖欠可申请支付令,拖欠工资后可申请劳动仲裁。拖欠一周以上可投诉,故意拖欠可申请劳动仲裁。若公司找借口不支付工资,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需准备材料并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查看全文

能否申请工资支付令?

工资拖欠可申请支付令和劳动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工资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对于拖欠一周以上的故意行为,可向劳动部门投诉并申请劳动仲裁。若公司找借口推迟发放或拒绝支付工资,员工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时需准...查看全文

工资欠条可以申请支付令吗

欠条可申请法院支付令,条件:无其他债务纠纷,能送达债务人。手续:向有管辖权的基层法院提出申请书,写明双方基本情况、要求支付金额及相关事实证据。劳动报酬支付令申请需提交至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法院。...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