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土地使用证是否可用于贷款?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土地使用证可以抵押,抵押时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一并抵押。抵押人与抵押权人需签订合同并办理抵押登记。抵押财产处置所得优先用于偿还抵押权人的债务。不得抵押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有争议土地和被查封土地。
一、在我国土地使用证可以贷款吗?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第三十二条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第三十三条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抵押。
第三十四条土地使用权抵押,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当签订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抵押登记。
第三十六条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处分抵押财产。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的,应当依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
第三十七条处分抵押财产所得,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第三十八条抵押权因债务清偿或者其他原因而消灭的,应当依照规定办理注销抵押登记。
二、土地使用权证抵押方式
1、下列国有土地可以抵押: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单独抵押;
(二)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其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抵押时,该房屋等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三)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其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抵押时,该房屋等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2、下列国有土地不得抵押:
(一)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
(二)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国有土地;
(三)被依法查封的国有土地;
(四)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土地。
延伸阅读
结语: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在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也随之抵押。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当签订合法的抵押合同,并按照规定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人在抵押财产处分所得时享有优先受偿权。然而,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国有土地、被查封的国有土地以及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也不得抵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取得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或者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相应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应当全部上缴财政,列入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上缴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国有土地使用证是否可用于贷款?

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需注意法律问题:无偿取得的不能抵押,需满足土地出让合同和地价款交付条件,需有书面抵押文件,抵押包括土地使用权和附着物权益,需办理保险并注明抵押权人为第一受益人。...查看全文

在我国土地使用证可以贷款吗?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三十二条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第三十三条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随之抵押。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抵押。...查看全文

国家土地使用证是否可以用于抵押贷款

法律分析:国家土地使用证如果是国有出让土地,属于经营性的,是可以抵押贷款的。法律规定不得抵押的有:土地所有权;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证能否用于贷款?

土地使用权可以作为抵押物办理贷款,根据相关法规,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也一并抵押,抵押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也随之抵押。抵押人与抵押权人需签订符合法律法规及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抵押合同。...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权可否用于贷款?

土地使用权不能质押,只能抵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抵押财产范围包括建筑物、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等,但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指对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土地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对于...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证抵押是否可以用于贷款?

土地使用证抵押可以拿来贷款。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并且抵押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也随之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是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债务的担保,不转移土地占有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债...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使用土地使用证办贷款

法律分析:可以使用土地使用证办贷款。土地使用证抵押贷款应当以土地使用权登记为前提、取得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书面同意,同时只有经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的土地可以设定抵押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贷款

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贷款,但是无偿取得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不能直接抵押,房地产开发商或企业只有与政府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交足了地价款,获得了土地使用证,才有资格合法地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予以抵押,以获得银行贷款或其他形式的资助。我...查看全文

可以用国有土地使用证办贷款吗

可以使用国有土地使用证进行贷款。国有土地使用证贷款以土地使用权登记为前提,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当签订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抵押登记...查看全文

国有土地使用证是否能进行贷款?

律师分析: 国有土地使用证能进行贷款。用土地使用证办贷款就是指将房屋所占用的土地使用证抵押给银行,银行发放贷款。法律规定,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七...查看全文

在我国房屋预售后土地使用权可否抵押贷款

房屋预售后,土地使用权可用于抵押贷款,同时土地上的房屋应一并抵押。根据相关法规,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地上建筑物和附着物也随之抵押;地上建筑物和附着物抵押时,土地使用权也随之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需签订合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土地使用权...查看全文

在我国土地使用权能否质押和抵押贷款

法律分析:在我国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但是不可以质押,可以进行抵押的财产还包括交通运输工具,海域使用权等,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时候,债权人可以对抵押财产优先受偿。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_x00...查看全文

土地使用证抵押是否可以用来贷款

土地使用证可以抵押贷款的。土地使用证是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一、国有土地使用证是不会失效的吗如果其国有土地使用权即建设用地使用权是通过出让的方式取得,那么它的使用期限最高不会超过七十年,过期后,国有土地...查看全文

只有土地使用证是否可以贷款?

律师分析: 用土地使用证抵押贷款,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很多银行对此业务还是不受理的,只能相对证明还款能力。使用土地使用证贷款,需要满足3个条件:第一、借款年限不能小于产权使用年限;第二、没有其它债务问题;第三、符...查看全文

只有土地使用证是否可以贷款

法律分析:用土地使用证抵押贷款,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很多银行对此业务还是不受理的,只能相对证明还款能力。使用土地使用证贷款,需要满足3个条件:第一、借款年限不能小于产权使用年限;第二、没有其它债务问题;第...查看全文

能否使用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呢

法律分析:能使用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土地使用证抵押贷款应当以土地使用权登记为前提、取得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书面同意,同时只有经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的土地可以设定抵押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能否用国有土地使用证来申请贷款?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有土地使用证抵押贷款的范围和具体情况,包括国有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的可抵押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办理流程和相关知识,包括房改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办理方式,以及商品房住房土地使用证的办理方式...查看全文

可以使用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吗?

法律解析: 可以使用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土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应当以土地使用权登记为前提、取得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书面同意,同时只有经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的土地可以设定抵押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查看全文

可以使用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嘛?

律师解答: 可以使用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土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应当以土地使用权登记为前提、取得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书面同意,同时只有经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的土地可以设定抵押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查看全文

可以使用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吗

法律分析:可以使用土地使用权证贷款。土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应当以土地使用权登记为前提、取得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书面同意,同时只有经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登记的土地可以设定抵押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