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如何规定法官回避制度

律师回答
摘要:司法公正确保需要遵守审判人员回避制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或被当事人要求回避。审判人员的回避决定由院长或审判委员会作出,并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决定。当事人有权要求回避的情况下,需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对回避申请应及时作出决定,并在复议时限内作出复议决定。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仍可参与案件工作。
为确保司法公正,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审判人员回避制度有如下一些规定:
一、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的条件: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五)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的条件:
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但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一)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
(二)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三)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报销费用的;
(四)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
(五)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
三、决定审判人员回避的权限: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四、作出回避决定及复议决定的时限: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延伸阅读
结语:为确保司法公正,审判人员回避制度有明确规定:一是审判人员应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二是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需提供相关证据;三是回避决定权限由院长、审判委员会或审判长决定;四是人民法院应及时作出回避决定,并在三日内复议决定。以上规定旨在保障司法独立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二十七条 人民陪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所在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查证属实的,由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除其人民陪审员职务:
(一)本人因正当理由申请辞去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二)具有本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
(三)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审判活动,影响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违反与审判工作有关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徇私舞弊,造成错误裁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人民陪审员有前款第三项、第四项所列行为的,可以采取通知其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在辖区范围内公开通报等措施进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修正):第二章 法律 第五节 其他规定 第五十九条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法律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条 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法如何规定回避制度?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要求审判人员在与案件当事人或代理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情况下回避。接受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的行为会受到法律责任。回避的决定权由审判委员会或院长决定。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暂停参与案...查看全文

法官自行回避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为确保司法公正,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审判人员回避制度有如下一些规定:一、审判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查看全文

最新法官回避的法律规定

审判人员回避的条件及法律规定:1.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2.与案件利害关系密切;3.曾在案件中担任过角色;4.与诉讼代理人有亲属关系。律师不适用回避制度,但不能同时代理双方或与近亲有利益冲突的事务。基层单位或特殊行业可灵活执行回避制...查看全文

法官回避规定的法律条文

法官的任职回避有什么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查看全文

公安机关回避制度及其法律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申请回避时需要满足以下情形:1.公安机关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与本案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2.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人民警察回避,而人民警察也可以主动申请回避;3.是否回避的决...查看全文

法定回避审判制度

审判回避的法定事由概括如下:1、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人或其近亲属;2、曾担任本案证人、鉴定人、辩护人、代理人的人;3、本案当事人或其近亲属;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人。...查看全文

回避制度的法律概念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查看全文

法官回避新规定

法律分析:   法官回避要有正当的理由证明,并且有证据证明才可以的。法官任职回避是指法官基于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而不得在一定的岗位任职的一种限制性制度。   《法官法》第十六条法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查看全文

法官检察官回避规定

法律分析:《刑事诉讼法》 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查看全文

公务员法回避制度规定的回避范围是

《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回避的范围,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回避是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保证公务员的公正性和廉洁性。...查看全文

检察官的回避制度?

律师分析: 检察官回避制度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该案件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十九条 检察官之间有夫妻关...查看全文

新法律有律师回避制度吗

法律分析:一、新法律有律师回避制度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律师并不是回避的对象,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员等,如果审判人员与律师有利害关系的,回避的应该是审判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司法鉴定人回避制度法律规定内容有哪些

法律解析: 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司法鉴定公正的...查看全文

司法鉴定人回避制度法律规定内容有哪些

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司法鉴定公正的。...查看全文

司法鉴定人回避制度法律规定内容有哪些?

律师分析: 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司法鉴定公正的...查看全文

法律回避制度适用范围

回避制度适用于各种诉讼程序,包括民事、刑事、行政、劳动仲裁和仲裁程序。适用对象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和仲裁员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7条,审判人员在与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近亲属关系或其他可...查看全文

公检法回避制度的最新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规定了检察人员的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的情况,包括亲属关系、配偶关系等。根据法律规定,具有亲属关系的检察人员不能同时担任某些职务,并且在特定情况下应当自行回避。此外,检察人员还不能接受请客送礼或违规会见当事人...查看全文

律师回避制度?

律师分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律师并不是回避制度的适用对象,但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三十九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查看全文

刑事回避制度规定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是指不允许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员参与诉讼。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涉案的检察、侦查、审判人员以及他们的近亲属,如果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主动回避,也可由当事人要求回避。...查看全文

如何规避法律制裁

行贿罪立案标准适用于所有人,包括商人;行贿可处以刑罚,情节严重者刑期更长;行贿人主动交待行贿行为可减轻处罚,对犯罪较轻、侦破重大案件或有重大立功表现者可减或免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