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过失伤人的判定,要从目的、动机、认识程度、当时情形、纠纷原因、采取的手段等方面去分析及判断,如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险,并且希望这个导致结果发生的话,是属于故意范围的行为,需要负相关刑事责任的,如果是因为正当防卫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属于过失犯罪,具体要结合事情结果的严重程度。
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1、过失犯罪属于行为人应当预见自身行为所导致的危害后果,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造成危害的发生。而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的发生,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2、故意犯罪属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范畴,而过失犯罪需要法律的具体条文进行规定。从刑事处罚上来说,主观上具有故意性的会处罚更重一点。
二、自救行为是否属于无罪过事件
自救行为属于无罪过事件。任何罪过都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或者缺乏认识因素,或者是缺乏意志因素,从而不具备构成罪过的条件,因此,不管客观上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损害结果,对无罪过事件都不追究刑责任。
不可抗力是指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
不可抗力的特点:
1、不可抗力是当事人不能预见的事件。
2、不可抗力是当事人不能控制的事件。
3、不可抗力是独立于当事人意志和行为以外的事件。
4、不可抗力是阻碍合同履行的客观事件。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
意外事件的成立条件:
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3、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三、误伤导致轻伤如何处罚
误伤导致轻伤,属于过失致人轻伤,依法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不会被处罚,只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可。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在客观上已经发生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