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刑判决后如何进行假释程序?

律师回答
摘要: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悔改且不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需满足实质条件和时间条件,对累犯和暴力犯罪有限制。被判有期徒刑需执行一半以上,无期徒刑需执行十三年以上,特殊情况经法院批准或未成年犯罪人员可例外。综上,判了实刑的需满足条件才可申请假释。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首先,假释需满足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其次,对于累犯,对于判处拘役和实施了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暴力性犯罪分子,依法规定不得假释;再次,假释需满足时间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才可以适用假释制度,如因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或针对未成年的犯罪人员,可以不受该时间条件的限制。综上,判了实刑的,满足以上条件才可以申请假释。
延伸阅读
实刑判决后的假释流程和条件
实刑判决后的假释流程和条件是指在被判处实刑后,犯罪人员有机会通过假释程序获得提前释放的机会。假释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犯罪人员需要向相关监狱或司法机关提出假释申请;其次,申请会经过评估和审查,考虑犯罪人员的表现、风险评估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然后,如果申请获得通过,假释委员会会制定一系列条件,如定期报到、就业安置等,以确保犯罪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假释期满后,犯罪人员将不再受到监管,并可以重新融入社会。假释条件的具体安排会根据案件的性质、犯罪人员的表现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通过假释流程,犯罪人员有机会在刑期未满的情况下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并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结语:假释是一种对犯罪分子的特殊制度,通过犯罪人员的认真改造和悔改表现,确保其不再危害社会,提前释放。假释的适用需满足实质和时间条件,对于暴力性犯罪和累犯有限制。假释流程包括申请、评估、条件制定和期满释放等步骤。通过假释,犯罪人员有机会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犯罪人员的改造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二条 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二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二百四十六条 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实刑判决后如何申请假释?

假释的实质条件包括犯罪分子的遵守监规、接受改造、悔改表现和无再犯罪危险;对于某些暴力性犯罪和累犯,不得假释;假释的时间条件是有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一半以上刑期或无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13年以上。假释申请需满足以上条件。...查看全文

批捕后如何进行保释程序?

被批捕的人可以取保候审,但需满足条件。取保候审的规定包括:可能判处轻刑或无社会危险性、患病或怀孕不致危险、羁押期限届满等。期间需遵守规定:不离开居住地、及时报告变动、配合传讯、不干扰证人、不毁证据等。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可要求限...查看全文

我国如何进行死刑判决、执行过程中的程序?

最高法应核准死刑,涉及14项审查内容,包括被告人基本情况和案件经过。全面审查范畴包括被告人年龄、刑事责任能力、诉讼程序合法性等。复核期间需询问被告人并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最高法可核准或不核准死刑,不核准时可发回重新审判或改判。下级法...查看全文

保释程序是如何进行的?

取保候审是一种保证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能够抽出时间照顾家庭或继续从事原有职业和劳动的法律措施。其适用条件包括可能被判处管制或附加刑、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取保候审不会造成社会危害、患有严重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的一...查看全文

离婚程序:法院如何进行判决?

离婚案件的法院程序包括起诉阶段、答辩阶段和开庭审理阶段。起诉阶段涉及起诉书的递交和受理决定,答辩阶段涉及被告的答辩和延期申请,开庭审理阶段涉及证据审查、辩论和调解。离婚诉讼结束后,可以提起上诉,但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育问题只能申请再...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假释

法律解析: 假释的程序,是指罪犯获得假释,应依照刑法有关规定的步骤实施,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假释的法定程序是: 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以下材料: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假释?

律师分析: 假释的程序,是指罪犯获得假释,应依照刑法有关规定的步骤实施,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假释的法定程序是: 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复以下材料: 1、罪犯评审鉴定表; 2、罪犯奖惩表...查看全文

减刑假释的实践与程序

家属办理亲人减刑假释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假释建议书,并提交相关材料。其次,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减刑、假释建议书后,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查。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查看全文

判刑后是否可以进行假释?

监外执行存在问题:一是司法机关之间配合不到位,交付与执行脱节;二是执行机关监管松懈,缺乏规范化管理。缺乏沟通机制导致交接工作脱节,可能埋下脱管失控的隐患。个别公安派出所重案轻监管,缺乏对监外执行工作的重视,导致监管组织形同虚设,刑...查看全文

假释的法定程序怎么进行

法律解析: 假释的法定程序主要是:(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及相关材料;(二)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释建议书后审查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三)对符合法定条件...查看全文

假释的法定程序怎么进行?

律师分析: 假释的法定程序主要是:(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及相关材料;(二)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释建议书后审查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三)对符合法定条件...查看全文

如何办理假释程序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法院提出建议书,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后,对确有悔改或无再犯罪危险的犯罪分子可裁定假释。被判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执行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无期徒刑的需执行十三年以上,且需遵守监规、接...查看全文

实刑为何被判假释?

假释是对被判刑犯罪分子的一种提前释放制度,前提是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悔改,并且不再危害社会。但对于累犯和暴力犯罪分子,以及刑期不满足要求的犯罪分子,不得适用假释制度。...查看全文

执行判决后被告下落不明,法律程序如何进行?

法院可采取多种措施强制执行判决,如送达执行通知书、扣押财产、冻结账户等。如果被执行人无法找到或财产不足以执行,法院可公告送达通知。若被执行人仍不履行判决,法院可查封、扣押、冻结、处分财产,限制高消费或列入失信名单等。若上述措施无效...查看全文

拘留37天后仍未释放,刑事诉讼程序如何进行?

刑事拘留期限届满后未释放,犯罪嫌疑人可向公安机关申诉。若37天后未收集足够证据逮捕,则应立即释放。否则,继续羁押是不合法的。刑拘可解除情况包括:无犯罪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不适合关押。刑拘是否可取保根据具体情况而...查看全文

判决书下来后,进行哪个程序

法律解析: 判决书下来后,进行的程序是:15天内,决定是否上诉;若上诉,则进入二审程序,若双方均未上诉,则判决生效,进入履行期;若负有履行义务一方的当事人没有及时履行相关的义务,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则进入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判决书下来后,进行哪个程序

法律分析:判决书下来后,进行的程序是:15天内,决定是否上诉;若上诉,则进入二审程序,若双方均未上诉,则判决生效,进入履行期;若负有履行义务一方的当事人没有及时履行相关的义务,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则进入强...查看全文

判决书下来后,进行哪个程序?

律师分析: 判决书下来后,进行的程序是:15天内,决定是否上诉;若上诉,则进入二审程序,若双方均未上诉,则判决生效,进入履行期;若负有履行义务一方的当事人没有及时履行相关的义务,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则进入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缓刑判决后的看守所释放程序

判缓刑后,非在押犯立即释放,而在押犯需经法院决定变更强制措施,改为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并通知公安机关。接下来,当地司法局社区矫正机构接收并指定服刑人员到住所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查看全文

如何进行假释申请

法律分析:假释的申请程序:_x000D_ 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并付材料;_x000D_ 二、人民法院审查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_x000D_ 三、人民法院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