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与负债的划分原则

律师回答
摘要:夫妻共同债务的举证责任由提出相反主张者承担。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无法达成协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离婚协议对债务约定的约定对夫妻内部有效,但债权人仍可向双方主张权利。个人承担共同债务的约定无效,债权人有权要求双方偿还。人民法院会根据财产情况和保护权益原则判决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
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可以由夫妻双方共同协商分配,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共同借债的举证责任由谁承担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负债务,并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都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那如果有一方对于这个债务存在质疑,提出相反的主张,应该由谁来进行举证?
对于夫妻共同举债的,原则上应认定共同债务。如果有相反主张者,由提出相反主张者举证。
此外,虽然夫妻可以约定双方的共同债务由个人承担,这是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思表示,该约定也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但是对债权人并不具有约束力。不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之间无权自行改变其性质,否则将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因此,夫妻之间离婚时对财产的分割,只能对彼此内部有效,不能向外对抗其他债权人。
所以,债权人仍然有权就原夫妻所负共同债务向原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任何一方要求偿还。
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约定由个人承担的债务,属于“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无效民事行为,因而不具有法律效力。
当事人的离婚协议对债务作出约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虽然约定其共同债务只由一方承担,但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清偿】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延伸阅读
结语: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的分配应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原则上由提出相反主张者承担。夫妻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只对彼此有效,不能抵抗其他债权人。债权人仍有权向原夫妻或其中一方追偿共同债务。逃避债务的个人承担约定无效。离婚协议或法院文书约定共同债务只由一方承担,债权人仍有权向双方主张权利。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可由法院判决。夫妻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若共同财产不足,可协商或由法院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夫妻共同财产、债务的划分原则

婚后共同财产与债务应平均分割,离婚时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处理。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财产不足清偿的由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夫妻个人财产与共同债务的划分原则

夫妻个人财产与个人债务的界定及转化条件。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特定遗嘱或赠与确定的财产、专用生活用品等属于个人财产。而个人债务包括婚前债务、未经对方同意的资助债务、个人生产经营所负债务等。在特定情况下,婚前个人财产可转化为共同财产,...查看全文

夫妻负债离婚财产划分原则

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共同生活费用、抚养义务、赡养义务、教育费用、经营活动和协议约定的债务。夫妻个人债务包括婚前债务、未经同意的资助债务、个人经营活动的债务、个人财产相关的债务以及个人不合理开支所致债务。...查看全文

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原则

离婚夫妻财产分割原则: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或法院判决;个人财产离婚时归个人所有,但受约定约束;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可约定归各自所有或共同所有。...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债务的划分原则

夫妻共同债务如何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同债务包括夫妻共同签名或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共同债务通常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如共同财产不足以清偿,则可通过协议清偿,否则将由人民法院判决。夫妻个人...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权益的划分原则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原则包括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照顾无过错一方、尊重当事人意愿,约定合法按约定处理,无效则按共同财产处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夫妻共同财...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权益划分原则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包括男女平等、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照顾无过错一方、平等均分以及尊重当事人意愿。若夫妻双方能达成协议,则由他们自行处理共同财产;若协议无法达成,则由人民法院做出判决。...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划分原则是什么?

婚后个人财产及其分割原则。根据《民法典》规定,婚后个人财产包括婚前财产、伤害获得的费用、赠与合同中确定的财产等。其他应归一方的财产还包括专用财产、保险金、补助金、荣誉奖品等。离婚时未取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归一方所有,分割夫妻共同财...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划分原则

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划分标准: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共同拥有在婚姻期间获得的工资、投资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个人财产包括婚前财产、因伤害获得的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的财产等。...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原则及规定

离婚时共同财产分割方式可以协商处理,男女双方有权自主决定财产归属权。如协商不成,则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遵循“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查看全文

离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原则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平分。然而,若一方有过错行为,如婚内出轨等,无过错方可要求损害赔偿。双方可协商财产分割,如无法达成协议,法院通常会支持无过错方的要求,根据情况减少或不分财产给过错方。...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原则是什么?

婚后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离婚时未取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归一方所有,分割共同财...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债务的划分原则与实践问题

夫妻共同债务应满足两个条件:债务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借款目的满足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需要;婚前债务若用于共同生产、生活也可视为夫妻共同债务。...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划分规则

夫妻共同财产在一方去世时的分割方式,有约从约,无约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配一半给在世配偶,剩余一半按照遗产继承规定分配;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拥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处理权;继承纠纷可能涉及遗嘱效力、遗产范围...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如何划分赌债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及解决方法:自己贷款也会变成夫妻共同债务,赌博欠债妻子也要承担,但缺乏证据难以确定事实。律师可通过搜寻证据和专业知识帮助,分析个人与共同债务,保护当事人利益。点击咨询专业律师,快速解答法律问题。...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

夫妻共同财产处分原则:男女平等、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照顾无过错一方、公平、尊重当事人意愿,约定先于法定。...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

一、夫妻共同财产的分配原则:1、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原则在共同财产分割上同样适应。在离婚时,男女双方都有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但是有约定的先按照约定处理;...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与负债的分割方法

夫妻共同债务的举证责任由提出相反主张者承担。夫妻离婚时,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即使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约定只由一方承担,债权人仍有权向双方主张权利。个人承担共同债务的约定对债权人无效。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向法...查看全文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原则

法律分析: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原则有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以及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双方有协议的,按照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查看全文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则

法律分析: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有:一、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给予补偿原则、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