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假发票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律师回答
摘要:开了假发票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用于骗取税款的其他发票,涉及税款在1万元以上或抵扣税款5000元以上的,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根据税款数额和情节的不同,刑罚程度也有所差异,严重情节甚至可能导致无期徒刑、死刑和财产没收。
一、开了假发票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1、如果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其他可以抵扣税款的发票,涉及税款在1万元以上,或者抵扣税款5000元以上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二、开假发票要被判刑吗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有前款行为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延伸阅读
结语:开具假发票涉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及抵扣税款发票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对于涉及税款在1万元以上或抵扣税款5000元以上的情况,应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和税款数额的大小,可能面临不同刑期和罚金的处罚。单位犯罪行为将对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于特别严重情节,可能面临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的处罚。因此,开具假发票必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5修正):第二章 税务管理 第二节 帐簿、凭证管理 第二十二条 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指定的企业印制;其他发票,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指定企业印制。
未经前款规定的税务机关指定,不得印制发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一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依照前条规定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在首次纳税义务发生后,应当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并如实申报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5修正):第二章 税务管理 第二节 帐簿、凭证管理 第二十四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帐簿、记帐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
帐簿、记帐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假冒包装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伪造大量注册商标标识、销售非法产品,涉及超过2万件或非法经营额超过5万元,将构成犯罪并受到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5条,伪造、销售非法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查看全文

买卖假酒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销售假酒可能构成多种犯罪,如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额为20万的伪劣产品可被判二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不低于销售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且不超过两倍。...查看全文

违反发票管理规定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发票金额大于付款金额违法,违规开具发票的开票方和受票方都违法。发票金额应根据货物销售或劳务服务的金额开具,购买单位应根据发票金额支付货款或服务费,发票金额与实际付款应一致。...查看全文

代购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代购行为合法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申报和缴纳税款。根据《海关法》规定,个人携带的物品应为自用、合理数量,并接受海关监管。自用物品5000元以下可免税,但如用于转售赢利则属商业目的,不论数量大小都不能免税。携带超过5000元的自用物品回...查看全文

嫖娼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嫖娼行为不构成犯罪,但会受到治安处罚。拉客招嫖在公共场所会受到轻罚。然而,嫖宿幼女和明知自己患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组织、策划、指挥他人卖淫的行为属于组织卖淫,只要具备其中一种或数种行为,就可认定为组织卖淫行为。...查看全文

酒驾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将受到处罚,包括吊销驾照、拘役和罚款等。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的处罚更为严厉,包括吊销驾照、拘役、罚款,并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查看全文

投资虚假出资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虚假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公司发起人、股东将承担刑事责任,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单位将被罚金,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查看全文

购买假货会带来哪些风险

销售假冒商品的刑事责任与销售金额和情节有关,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达到该金额的则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能被责令停产、销售,并处罚款。此外,还可能被没收违法产品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者将吊销...查看全文

非法入室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非法入室应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入室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非法入室被杀判刑根据危及人身安全程度而异,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属正当防卫,不负责任;未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属防卫过当,应减轻或免除处罚。此文解答...查看全文

参加赌博会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赌博罪构成犯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均属于赌博罪。参与赌博会受到处罚,提供条件或赌资较大者处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者处拘留并罚款。开设赌场的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赌博行为侵犯了社...查看全文

醉驾行为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不起诉与免予刑事处罚的前提都是构成犯罪,不追究的理由都是犯罪情节轻微。不同的是,“不起诉”适用于审查起诉阶段,应由检察院决定;免予刑事处罚适用于审理阶段,应由法院判决。不起诉决定应公开宣布,并送达被不起诉人和其所在单位。如被不起诉...查看全文

洗钱行为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洗钱涉及巨额资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帮人洗钱20万会被判刑。根据法律规定,洗钱行为属于严重犯罪,洗钱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下,判决可能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查看全文

欠钱不还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欠债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有可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都会受到处罚。...查看全文

参与打架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围观打架不承担法律责任,但目击证人必须如实回答公安机关的询问,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证人证言需在法庭上经过质证和查实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若证人作伪证或隐匿罪证将受法律处理;知情人有作证义务,但生理、精神缺陷或年幼者不能作证;如有...查看全文

偷税漏税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偷税漏税判刑处罚如下:自然人逃税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判处罚金,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偷税立案标准:偷税数额在一万元...查看全文

同居关系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非法同居一般不承担法律后果,但若构成重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结婚,将被认定为重婚罪,可被判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导致离婚,无过错方可请求损害赔偿。...查看全文

借款逾期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借钱不还被起诉,一般不会坐牢,属民事案件。若借钱方有能力却拒绝还款,可能构成拒不履行判决罪,有可能坐牢。若借钱人故意逃走,构成诈骗罪,可能面临长期监禁。...查看全文

砍伐树木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盗伐森林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包括赔偿损失、补种数倍树木、没收或变卖林木,并处高额罚款;刑事责任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以及罚金。...查看全文

网络赌博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参加网络彩票赌博要根据具体犯罪情节判断是否判刑,主观上存在营利目的,客观上有聚众赌博行为,盈利数额大且情节严重会导致坐牢。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无证驾驶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

无证驾驶不属于危险驾驶罪,只是普通违法行为,一般罚款记分。无证驾驶是指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证或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车辆。未携带驾驶证则不能继续驾驶该车辆,公安交管部门应扣留车辆,通知提供驾驶证。危险驾驶罪是犯罪行为,包括醉酒驾驶、追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