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是否可以停止执行?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一审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如果发现可能影响罪犯定罪量刑的情形,应暂停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法院会审查情况,裁定是否停止执行死刑,以保证量刑的公正性。
停止执行死刑程序的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五百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执行前,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暂停执行,并立即将请求停止执行死刑的报告和相关材料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一)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的;
(二)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
(三)共同犯罪的其他罪犯被暂停或者停止执行死刑,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
(四)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五)罪犯怀孕的;
(六)判决、裁定可能有影响定罪量刑的其他错误的。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可能影响罪犯定罪量刑的,应当裁定停止执行死刑;认为不影响的,应当决定继续执行死刑。
延伸阅读
死刑制度的效果与合理性评估
死刑制度的效果与合理性评估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对于死刑制度的效果评估,有一些研究表明,死刑可能对犯罪预防起到威慑作用,减少了某些严重罪行的发生。然而,其他研究则指出,死刑并没有显著的犯罪预防效果,而且可能存在执行错误、不公正和人权侵犯的风险。
在评估死刑制度的合理性时,需要考虑到法律的公正性和人权的尊重。死刑的执行必须符合法律程序,确保被判决的人享有公正的审判和辩护权利。此外,死刑的执行也需要遵守国际人权标准,确保不会对被判决人的尊严和人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综上所述,评估死刑制度的效果和合理性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犯罪预防效果、法律公正性和人权保障。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入的讨论来找到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
结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五百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若发现可能影响罪犯定罪量刑的情形,应暂停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制度的效果与合理性评估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研究表明,死刑可能对犯罪预防起到威慑作用,但也存在执行错误、不公正和人权侵犯的风险。评估死刑制度需要综合考虑犯罪预防效果、法律公正性和人权保障,寻求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五百条
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执行前,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暂停执行,并立即将请求停止执行死刑的报告和相关材料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一)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的;
(二)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
(三)共同犯罪的其他罪犯被暂停或者停止执行死刑,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
(四)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是否可以停止执行申诉?

申诉可终止执行,申请人可处分权利,法院应尊重处分权,中止执行。异议成立后,可变更执行标的或再审,中止原执行标的。申请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申诉终止执行。被执行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承担义务,申诉终止执行。...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可以停止执行死刑?

停止死刑执行的情形有这些:1、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归案,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2、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3、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4、罪犯正在怀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查看全文

死刑立即执行在什么时候可以停止执行

法律分析: 死刑立即执行在发现罪犯正在怀孕式应当停止;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时应当停止执行;执行前发现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时应当停止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查看全文

停止执行死刑是什么意思,有哪些情形需要停止执行死刑

停止执行死刑是指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命令后、执行前,发现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第一款、第二百一十二条第四款规定的情形的,暂停执行死刑,并立即将请求停止执行死刑的报告及相关材料层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批。...查看全文

执行死刑命令时,什么情况下可以停止执行?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 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查看全文

执行死刑命令时哪些情形下可以停止执行

法律解析: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怀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查看全文

停止执行死刑程序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发现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执行,并移交下级法院处理。对于停止执行的案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改判或继续执行死刑。...查看全文

停止执行死刑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 停止执行死刑情形有: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3、罪犯正在怀孕。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查看全文

停止执行死刑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停止执行死刑的情形有:在执行死刑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在执行前罪犯具有揭发重大犯罪事实等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以及罪犯正在怀孕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查看全文

停止执行死刑程序的情形?

律师分析: (一)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的;(二)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三)共同犯罪的其他罪犯被暂停或者停止执行死刑,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四)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查看全文

立即停止执行死刑的情形

下级法院接到最高法院执行死刑命令后,应在7日内执行。但若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罪犯揭发重大犯罪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罪犯怀孕等情形,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法院,由其作出裁定。...查看全文

停止执行死刑程序的情形

法律分析: 停止执行死刑的情形有以下这些: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罪犯正在怀孕的,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应当报请最高院裁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 下级人民...查看全文

死刑停止执行有哪些条件

法律分析:死刑停止执行的条件: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在执行前罪犯正在怀孕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_x00...查看全文

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解析: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三)罪犯正在怀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查看全文

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执行死刑前下级人民法院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执行前罪犯具有揭发重大犯罪事实等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或者罪犯正在怀孕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查看全文

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和依据

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在...查看全文

执行死刑前停止执行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解析: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三)罪犯正在怀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查看全文

死刑是否可以迅速执行?

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分析,我国刑事诉讼中,判决被告人死刑后并不会立即执行,需要经过复核程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方可执行,执行前还需通知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死刑可以在刑场或指定场所内执行,执行后应当公布并通知罪犯家属。下级法院接到最高法...查看全文

18岁是否可以执行死刑?

未成年人犯罪责任年龄分为14岁以下、14-16岁和16-18岁。14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14-16岁仅在八项恶性案件中承担刑事责任,16-18岁负刑事责任但不适用死刑。18岁以上负全部刑事责任,但精神疾病嫌疑人在无行为意识情况下不...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立即执行死刑

宣告死刑后不立即执行,需经复核、核准程序。死刑判决时需考虑是否存在疑罪情况、被告人是否有自首或立功、是否是从犯或不起主要作用的、行为人的危险性以及受害人及其他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