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案,案人有谅解书,可以减轻判刑吗?

律师回答
摘要:故意杀人罪的家属赔偿可减轻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者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情节较轻者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已满16周岁的犯罪者应负刑事责任,14至16周岁者犯重罪也应负责,12至14周岁者犯重罪且情节恶劣可负责。未满18周岁的犯罪者可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未满16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但需接受父母或监护人的管教,必要时接受矫治教育。
故意杀人的家属愿意赔偿可以轻判,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应当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延伸阅读
谅解书对故意杀人案的刑罚是否具有影响力?
谅解书在故意杀人案的刑罚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谅解书是被害人或其家属与犯罪嫌疑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表明被害人或其家属原则上原谅了犯罪嫌疑人,并希望对其判刑予以宽大处理。在一些司法体系中,法官会考虑谅解书的内容和双方的意愿,作为判决的参考因素。然而,是否减轻判刑取决于具体案件的情况,包括犯罪的性质、社会影响、被害人的意愿等。法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做出公正的判决。因此,虽然谅解书可能对刑罚产生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轻判刑。最终的判决仍需根据法律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结语:在故意杀人案件中,谅解书可能对刑罚产生影响。谅解书是被害人或其家属与犯罪嫌疑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表明被害人或其家属原则上原谅了犯罪嫌疑人,并希望对其判刑予以宽大处理。然而,判决结果仍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考虑,包括犯罪性质、社会影响、被害人意愿等因素。最终的判决应公正、合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故意杀人未遂出谅解书判几年

法律分析:   故意杀人未遂,受害人及家属出谅解书等情节,涉嫌故意杀人罪,应当在3年10年之间量刑。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书,是在刑事量刑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未遂出谅解书判几年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未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谅解书是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有谅解书可以撤案吗

我国法律对撤回谅解书并没有具体规定,撤回后的结果可能多种多样。谅解书主要用于量刑参考,表示被告人对被害人赔偿并得到被害人谅解。如果被害人撤回谅解书,法院可能认为违背诚信原则,但也可能不再从轻判决。如果双方未达成赔偿协议,被害人要求...查看全文

谅解书可以减刑吗

可以。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查看全文

受害人谅解可减轻刑罚判定

赔偿与量刑:根据《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并获得谅解,可减少基准刑40%以下;无谅解但积极赔偿,可减少基准刑30%以下;无赔偿但获得谅解,可减少基准刑20%以下。严重犯罪如抢劫强奸应从严处理。公安可建议宽处理,检察院可建议...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案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故意杀人案的判刑是:一般会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杀人行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案判刑几年

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查看全文

杀人犯入狱后,没有谅解书能减刑吗?

减刑条件包括阻止重大犯罪活动、检举重大犯罪、发明创造、舍己救人、突出表现等,缓刑犯一般不可减刑。被判有期徒刑犯需执行一半以上,无期徒刑犯需执行13年以上,符合条件者可假释,特殊情况可豁免执行刑期限制。...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可以请求减刑吗

故意杀人罪的犯人,在监狱里认真遵守规章制度,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或者立功的,可以减刑,除非法院在判决时限制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如: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2、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检...查看全文

有刑事谅解书可以减刑吗?

刑事谅解书可在一定条件下减轻刑罚。被害人出具的谅解书在法官量刑时会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最多减少基准刑的40%。如果已被判刑罚,谅解书不能减刑,只有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等表现才能减刑。重大立功表...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有谅解书放人吗

交了谅解书,但是要等法庭再次开会,谈论怎样判决,至于好久能放人,得法官说了算。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有谅解书放人吗?

法律解析: 交了谅解书,但是要等法庭再次开会,谈论怎样判决,至于好久能放人,得法官说了算。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有谅解书放人吗?

律师分析: 交了谅解书,但是要等法庭再次开会,谈论怎样判决,至于好久能放人,得法官说了算。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判几年,死者亲人原谅可以不判刑吗?

犯故意杀人罪的自首情节对刑罚有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和第六十八条规定,自首者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或有重大立功表现者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没有谅解书可以判缓刑吗

法律分析: 缓刑是对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宣告缓刑给予一定缓刑考验期,期间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情形的,期满后原判决不再执...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无期徒刑可以减刑吗

法律分析:故意杀人无期徒刑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减刑:_x000D_ 1、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_x000D_ 2、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又或者是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无期徒刑可以减刑吗?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在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但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无期徒刑可以减刑吗无期徒刑可以减刑吗 无期徒刑符合减刑条件的能减刑。 《刑...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未遂出谅解书具体判几年

若行为人有故意杀人未遂的行为,被受害人出具了谅解书的,我国人民法院应当对其按照故意杀人罪的规定从轻或减轻处罚。《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未遂出谅解书具体判几年

故意杀人未遂行为,被受害人谅解书可减轻惩罚。根据《刑法》,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打人没有谅解书可以判缓刑吗

没有谅解书可以判缓刑吗 能否判处缓刑,取决于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的缓刑条件,与是否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没有必然的联系,受害人的谅解只是判处缓刑时的一个参考而已。 也就是说,即使受害人不谅解,如果犯罪人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也可以依...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