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上诉制度存在吗?

律师回答
摘要:我国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即只能提起一次上诉。死刑案件有特殊复核程序。法院审判案件是两审终审制,即可提起上诉或抗诉。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不得上诉。两审终审制要求严格按程序审理案件。该制度主要适用于民事争议案件。
可以上诉只能提起一次上诉。我国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即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的,即告终审,不能再提起上诉。对于死刑案件,也同样适用两审终审制,罪犯只能提起一次上诉。不过,为避免死刑案件认定错误,防止错杀,法律规定了特别的死刑复核程序。即死刑判决生效后,要逐级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检查核准。
法院审判案件,就审判程序而言是两审终审制,就法院体系而言是四级两审制。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终结审判的制度。也就是说,地方各级法院对于按照审判管辖权的规定对由它审判的第一审(初审)案件做出判决或裁定以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若同级的检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抗诉。上一级法院有权受理针对下一级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的上诉或抗诉,有权经过对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这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审级制度的实质是要求审判必须按审判程序严格进行,不得越级审理案件。
两审终审制度主要针对发生了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这里强调诉讼案件,法院审理的案件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经过普通程序或者简易程序的诉讼案件,另一类是非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具体争议而请求法院确认一定的事实状态的非诉讼民事案件。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刑事案件和死刑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即只能提起一次上诉。然而,为保证判决准确性,特别的死刑复核程序被设立,确保死刑案件经过逐级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检查核准。此外,对于民事案件,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即当事人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或抗诉,上级法院有权改变或维持第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审级制度的实质在于严格按照审判程序进行,不得越级审理案件。这些制度主要适用于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死缓制度为何仍然存在?

死缓是我国特有的刑罚执行制度,不是独立刑罚,对缩小死刑立即执行范围、促使罪犯改过自新具有重要意义。被判死缓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执行,期满后可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故意犯罪情节恶劣者可报请最高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对累犯及严重犯罪分子,可...查看全文

现在新刑诉法死亡赔偿金制度还适用吗

法律解析: 除被告人确有赔偿能力的以外,原则上不应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纳入判决赔偿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查看全文

现在新刑诉法死亡赔偿金制度还适用吗?

法律解析: 除被告人确有赔偿能力的以外,原则上不应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纳入判决赔偿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查看全文

现在新刑诉法死亡赔偿金制度还适用吗?

法律解析: 除被告人确有赔偿能力的以外,原则上不应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纳入判决赔偿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查看全文

现在新刑诉法死亡赔偿金制度还适用吗?

律师分析: 除被告人确有赔偿能力的以外,原则上不应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纳入判决赔偿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查看全文

债权凭证制度上存在哪些问题?

律师分析: 1、债权凭证没有改变人们“法律白条”的认识。 2、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 3、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诉讼成本。 4、债权凭证的实行,极容易导致执行人员滥用职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查看全文

债权凭证制度上存在哪些问题

法律分析:1、债权凭证没有改变人们“法律白条”的认识。2、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3、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诉讼成本。4、债权凭证的实行,极容易导致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中国死刑制度

中国死刑执行方式包括哪些 1、枪毙,即用步枪从死刑犯脑后打一枪,行刑时死刑犯采取跪姿,行刑人员(警察,有别于普通警察)用步枪从死刑犯脑后打一枪,如果一枪打偏了,再补一枪,直至犯人死亡,经过法医确认,犯人已死,然后由法医上前将犯人的...查看全文

死刑核准制度

法律分析:死刑核准制度是指由各市中级法院宣判死刑后,犯人没上诉或犯人上诉后各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交给最高人民法院审核,最高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对其审核的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查看全文

现在新刑诉法死亡赔偿金制度还适用嘛?

律师解答: 除被告人确有赔偿能力的以外,原则上不应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纳入判决赔偿的范围。 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查看全文

新刑诉法死亡赔偿金制度还适用吗?

法律分析:死亡赔偿金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适用,该赔偿为物质赔偿。如果是公安、检察机关或者法院等采取措施不当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理由要求国家赔偿,其中包括死亡赔偿金。法律依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查看全文

新刑诉法死亡赔偿金制度还适用吗?

法律分析: 死亡赔偿金制度不适用,该赔偿为物质赔偿。如果是公安、检察机关或者法院等采取措施不当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理由要求国家赔偿,其中包括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据: 《国家赔偿法》 第三十四条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查看全文

新刑诉法死亡赔付金制度还适用吗?

律师解答: 除被告人确有赔偿能力的以外,原则上不应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纳入判决赔偿的范围。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新刑诉法死亡赔偿金制度还适用吗

除被告人确有赔偿能力的以外,原则上不应将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纳入判决赔偿的范围。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死亡赔偿金。【本文关联的相...查看全文

香港仍然存在死刑吗?

香港于1993年废除死刑,自1966年后再无实际执行。立法局于1991年6月提出废除死刑,并于1993年通过相关法案,将终身监禁作为最高刑罚。香港回归后,废除死刑的政策未改变。...查看全文

死刑复核制度简介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死刑复核的特殊审判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核准或不核准的裁定。对于不核准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或改判。...查看全文

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制度

死缓限制减刑规定是如何的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相关案件审理程序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根据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被判处死...查看全文

中国已经取消死刑制度吗?

中国并没有取消死刑制度,死刑适用于严重罪行犯罪分子。根据《刑法》,死刑可以缓期执行,并需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劳荣枝被判处死刑。中国兵役制度包括义务兵役和志愿兵役,分别通过法律强制和自愿报名参军实施。...查看全文

外教聘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外国人非法就业的罚款规定以及学校招聘外教的流程。对于个人和单位非法就业的罚款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也有详细说明。另外,文章还提供了一份自主招聘外教的流程表格,包括与外教机构合作、告诉对方学校对外教要求、预约见面、交流、筛选外...查看全文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什么

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因表现悔改且不再危害社会而提前释放的制度。但对累犯和重大暴力犯罪的死缓罪犯,限制减刑后不得假释。此举旨在严格限制减刑条件,使最低实际执行刑期不少于25...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