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惩治报复陷害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构成报复陷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犯罪行为将受到相应刑罚。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情节严重,是指致使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或其他权利受到严重损害的:手段恶劣的;致使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的;引起公众不满的;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的等等。实践中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采取捏造犯罪事实的方法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无论其是否滥用职权、假公济私,都应以诬告陷害罪论处,而不以本罪论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打击报复陷害行为的法律措施
打击报复陷害行为的法律措施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防止和制裁那些故意进行报复或陷害他人的行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此类行为。首先,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报复和陷害行为的定义和刑事责任,对犯罪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其次,法律加强了对报复和陷害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追捕力度,并加大了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举报和揭发报复陷害行为的保护措施,鼓励受害人及早报案,并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和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法律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打击报复陷害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正正义。
结语:报复陷害罪严重损害了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打击这种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刑事责任和刑罚,并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追捕力度。同时,法律还提供了保护措施,鼓励受害人及时举报,并给予法律援助和保护。通过这些法律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决打击报复陷害行为,建设一个公正、法治的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惩治报复陷害他人的行为?

报复陷害罪的处罚及侦查机关:报复陷害他人构成犯罪,处罚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关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报复陷害罪的侦查机关由检察院负责。...查看全文

惩罚报复陷害行为的方法

报复陷害他人构成报复陷害罪,犯本罪的将受到刑罚。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采取捏造犯罪事实的方法诬告陷害他人,无论其是否滥用职权、假公济私,都应以诬告陷害罪论处,而不以报复陷害罪论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犯罪...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偷窃行为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者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达到特别巨大且犯罪后果严重者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勒索行为

绑架勒索罪的刑罚严厉,对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绑架人质的犯罪行为,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者将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或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查看全文

如何依法惩治辱骂行为?

辱骂他人需受治安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侮辱他人者可处拘留或罚款。网上辱骂涉嫌诽谤罪或侮辱罪,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构成诽谤罪。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包括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或篡改原始信...查看全文

严格依法惩治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假药生产和销售的刑罚进行了明确规定。生产假药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10年...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强制猥亵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强制猥亵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规定,如果情节严重,将会受到刑罚。强制猥亵他人或侮辱妇女的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或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可能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人贩子犯罪行为

国家对人贩子的量刑标准是根据其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最严重的罪行是死刑,并处没收财产。量刑范围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加重情形的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报复陷害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施报复陷害。根据刑法规定,犯罪者可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与诬告陷害罪相比,报复陷害罪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诬告他人偷盗行为

诬告他人偷盗的处罚及诬告罪立案标准。根据刑法,诬告陷害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从重处罚。立案标准包括伪造事实导致严重后果、对受害者进行诬告陷害影响司法机关...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饮酒驾车袭警行为

法律规定喝酒袭警罪应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袭警属妨碍公务,若导致警察受伤,按暴力妨碍公务处理。妨碍公务应判6个月至三年有期徒刑或其他处罚。行为人需阻碍警察依法履职,否则不构成袭警罪。辩护人负责提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减轻的...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邪恶组织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利用邪教组织、迷信破坏法律,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倒卖文物犯罪行为

倒卖文物严重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六条,倒卖文物者将面临刑事处罚。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被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者将面临罚金,负责人员将...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包庇他人犯罪行为

《刑法》第310条规定了窝藏、包庇犯罪的刑罚,明知是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第362条规定了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人员通风报信的定罪处罚。...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敲诈勒索犯罪行为

根据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及以上就会被定为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破坏他人财产行为

破坏他人财产的处罚和立案标准:破坏他人财产将受到拘留和罚款的处罚,情节较重者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将受到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和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立案的标准包括财物损失金额、...查看全文

能否依法惩治老赖犯罪行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条件可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但不会造成社会危险,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但不会造成社会危险,以及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的情况。...查看全文

如何依法惩治军事泄密行为?

泄露军事秘密的刑事责任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严重情节则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泄露军事机密罪是指违反保守国家军事机密法,泄露国家重要军事机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查看全文

如何依法惩治挪用公款行为?

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构成犯罪,根据数额和情节轻重,可处以不同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无期徒刑。对于挪用用于救灾等公益事业的公款,将从重处罚。...查看全文

依法惩治猥亵儿童犯罪行为

猥亵儿童罪一般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罪分子的量刑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决定;猥亵儿童案的一审期限为三个月,可根据特殊情况延长。...查看全文